N据福建日报
2022年,福州发布《福州市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拓展蓝色发展空间。
筑梦深蓝,离不开“产业下海”,关键则在科技创新。从顶层设计落子,福州科创走廊高标准打造海洋科创平台,陆海统筹,围绕地域优势,在中心城区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在沿海布局建设海洋经济科创成果落地转化的集中区,加快形成城市中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与沿海海洋经济产业集中区的“里+外”有机衔接,发展海洋产业新赛道,为“海上福州”建设注入“蓝色动力”。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外”格局中的鼓楼片区、连江县,探访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一幅“海上福州”的新画卷赫然在目。
技术迭代,“重器”走向深远海
在连江定海湾海域,“乾动”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乾动1号”“乾动2号”矗立在海平面上,这是全球首台转网带提升装置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由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动公司”)与上海振华重工共同研发,福建船政旗下马尾造船厂建造,分别于2022年8月、2023年4月下水,至今无故障运行。
不同于传统近岸渔排养殖,长67.6米、宽33.9米的“乾动”平台,具有抗17级台风、抗赤潮等优势,大大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风险,解决了传统养殖平台抗风浪能力差的缺点。
传统渔业养殖全凭经验和体力,而“乾动”凭借科技助力、数字赋能,实现“掌上养鱼”、智慧养殖。“乾动”平台搭载了水质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养殖水体温度、DO(溶解氧)、pH值、电导率(盐度)等对水产有重大影响的水质参数,所有数据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手机终端上。
“养殖人员能够通过手机远程查看和操作该平台,对大黄鱼生长水环境实现实时监控,仅需两三人、一部手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的大黄鱼。”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涛说。
连江粗芦岛,马尾造船厂里,巨型的龙门吊耸立,车间内焊花飞舞;码头边,即将完工和交付的新船静静停泊,即将驶向世界各地。
“马尾造船厂将深海养殖装备产业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致力于装备研制以及产业链研究。”福建船政营销中心副经理胡斌介绍,近年来,公司成功交付“乾动1号”和“乾动2号”外,还交付了第一套智能环保型鲍鱼养殖装备“福鲍1号”、福建深海养殖装备试点工程首台套“闽投1号”等,目前还有3套养殖装备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和测试中。
科技的赋能,一批批深海养殖装备的投入运营,催生了我省“海上牧场”和海洋经济新业态,促进了现代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向海探路,打造成果集中转化平台
吃透“一条鱼”,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还可以怎么做?粗芦岛上,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远洋渔业基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拔节生长。
走进该基地核心区,一处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基地正致力于打造海洋生物、海工装备和数智渔业“科创三高地”,将研发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海洋生物科创高地将作为承接海洋生物科创项目中试、落地孵化、成长培育,建设对接海洋渔业经济科创高地项目落地的成果集中转化平台。”该基地服务中心主任何宗敏介绍。
海洋装备挺进蓝海。走进落地连江的申海创新实验室,一系列智慧海洋硬科技产品映入眼帘。
申海创新实验室由福建申昊公司与连江县现代海洋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是以打造“智慧海洋海陆空高端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为目标的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实验室,于今年5月建成投用。
一款在试验水池里翻滚、平移的水下机器人引人注目。福建申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申海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吴海腾介绍,它是申龙号水下机器人,已在连江县黄湾屿海域人工鱼礁、“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投入使用,担负着人工鱼礁区域日常监测、深远海养殖平台鱼类养殖情况监测等任务。
“以往,各类大型海工装备的安装、检测、维修以及水下搜救、考古等都需要‘蛙人’下水作业。如今,这些水下作业项目都能由水下机器人完成。”吴海腾说,申龙号水下机器人既能在海里游,也可以吸附在船舶侧壁等处爬行。它搭载了多类型传感器和操作装备,执行搜寻、巡检、打捞等水下作业时更加灵活可靠,作业深度甚至能达到300米。
竞逐深蓝,城中造“海”发力新赛道
全息投影厅的智慧大屏上,一项项最新涉海科创成果精彩呈现,位于福州软件园的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展厅,吸引了参观者驻足。
福州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介绍,福州依托科创走廊建设,在市中心启动建设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在沿海布局建设海洋经济科创成果落地转化的集中区,形成“里+外”有机衔接的格局。
“里”的鼓楼片区,强化海创高地功能,依托福州软件园双创新城、重点科研院所、优质载体与龙头企业,整体形成海洋科创产业加速中心、海洋科创协同创新中心和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两中心+一平台”功能布局。
针对省涉海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上线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助力企业科研攻关;推动成立省智慧海洋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集结福建理工大学、集美大学等院校智库及福信富通等多家优质企业,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合作攻关。
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将孕育出“智慧海洋”的新图景。当前,高地正在筹建东南海洋大数据项目,并已获得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东海航运中心的数据支持。海量数据的获取与共享,将孕育出“智慧海洋”的新图景。
截至目前,该创新高地已入驻55家涉海企业,包括中船蓝荟、申昊科技等海洋龙头企业。
作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昊科技长期深耕人工智能、传感器、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有着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近几年,申昊科技在海洋领域持续加大投资研发力度,不断推出“高精尖”海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