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5日(初伏)开始,到8月23日(末伏)结束。也就是说,明天(7月15日)就正式“入伏”了。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中医认为,这段时间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调养身心,可有效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从上周开始,网络上就掀起了一股“晒背”风,许多网友在社交软件上分享晒背体验和心得。
除了“晒背”,还有的朋友会在夏季吃姜。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吃姜胜过参汤”,夏季吃姜有哪些好处?三伏天晒背管用吗?经常冒汗就代表着“体虚”吗?就大家关心的三伏天养生问题,海都记者请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的主任医师一一解答。
“夏吃姜胜参汤”,如何吃才更健康?
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夏天,人们容易因为贪凉而食用冷饮、吹空调等,导致体内寒气积聚,此时食用性温的生姜,可以温补脾胃阳气,驱散体内寒气。天气炎热,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而生姜具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舌头的味觉神经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消化和食欲。生姜还有抗氧化功效,其辛辣成分可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除此之外,生姜还能发汗、止呕。
对于“夏吃姜”的方法,省立医院的主任医师推荐了几种做法,大家可以学起来:
1.醋泡姜:将生姜(优选嫩姜)切片后,用米醋或陈醋浸泡,密封保存一段时间后食用。这种方法既能保留生姜的营养,又能增加口感的多样性,还有助于开胃和助消化。提醒大家,不可空腹吃。
2.搭配食用:可以将生姜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如制成生姜红糖水、姜枣茶、姜撞奶等,既能增加口感,又能发挥生姜的多种功效。用生姜泡茶有助预防和缓解“空调病”,生姜熬粥也能起到同样效果。
3.当调味料:夏季多食海鲜,可以搭配生姜、紫苏等,能去腥增香、中和海鲜寒性。
4.保留姜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或分片。
生姜有如此多功效,食用时也不是百无禁忌的。以下这几类人群就不适宜吃姜:
1.阴虚体质的人
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
姜性辛温,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症状。
2.内热较重的人
由于生姜的作用多为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患有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
3.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者
这些疾病并非寒邪引起,食用生姜无疑是火上浇油。
三伏天晒背,真的管用吗?
“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通过太阳照射人体背部的经络和穴位,能让‘阳气’更加畅通。”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马坤主任医师表示,三伏天晒背的确是传统的养生方法,但要适可而止。
晒背适合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群,比如有的人舌苔白腻、手足寒凉,还容易腹泻,这类人群适当晒背可提振“阳气”,提高体质。同时,晒背能增加维生素D合成预防骨质疏松,还有助缓解抑郁、改善睡眠。
晒背的部位以背部为主,可用帽子对头部进行防护,并注意补水保湿。初次晒背先了解自己身体的耐受度,可尝试先晒15~20分钟,循序渐进。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免中暑、晒伤。在时间的选择上,最佳时间一般在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或下午4点到6点),以避免紫外线过强对皮肤造成伤害。小孩、老人、体虚的人建议晒较早的相对柔和的太阳。
动不动就冒汗,这是“虚”的表现吗?
天气热出汗是正常现象,但有些人特别容易出汗,吃顿饭的工夫就满头满脸的汗。这是“虚”的表现吗?夏天养生,对这类人群有什么建议呢?
对此,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李红主任医师说,从中医角度,出汗过多主要有“虚”和“实”两大原因。
“虚是指阳气虚。”李红主任说,当阳气虚弱时,正常汗液代谢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自汗”现象。头部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当阳气不足时,头面部相对容易出汗,伴有畏风、畏冷,易疲劳、易感冒等表现。要改善阳气虚所引起的出汗问题,就需要注重补充阳气。在饮食上,可多摄入温补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来提升阳气。中医治疗上,内治可通过服用黄芪、白术、附子、浮小麦等药益气温阳、固表止汗;外治可采取艾灸敷贴、拔罐、中药泡脚等,“三伏灸(贴)就很适合阳虚人群。”李红主任表示。
此外,体内湿热过重,熏蒸机体导致身体多汗,上蒸至头部,也导致脸上和头上容易出汗,往往还伴有头重、身重、大便黏等症状。要治疗这种出汗,就要把身体里的湿热排出。首先要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让身体出汗,帮助湿气排出。此外,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材服用,如茵陈、茯苓、竹叶、玉米须、荷叶等可起到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作用。
“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践中医治疗方法时,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李红主任提醒。
三伏天祛暑,“三豆汤”做起来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时段,这时,人体易招惹暑湿之邪。”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黄昉萌主任医师推荐了一款养生保健饮品——三豆汤。她说,在中医古籍的记载中,三豆汤可以防止痘疹,有疏解热毒的功效。
“三豆汤”顾名思义就是用三种豆子煮水喝,它们分别是绿豆、赤小豆、黑豆。绿豆性寒、味甘,清热解毒、消暑利尿;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黑豆性平、味甘,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三豆合用,清热解暑、利湿解毒。
黄昉萌主任医师说,在福州地区,人们还常用三花三叶汤,来清解暑热。例如:疏散风寒常用紫苏叶、藿香叶、粉葛花、白豆蔻花;疏散风热常用桑叶、薄荷叶、金银花、菊花;化湿常用佩兰叶、荷叶、厚朴花、扁豆花。
(综合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