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驾驭风浪的“海上指挥家”

拿着望远镜观察远处水流情况

烈日下,黄海曦已是满头大汗

N海都记者 林涓/文 梁展豪/图

实习生 唐娇銮 通讯员 林风娟

近日,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汽笛长鸣,装载着3万多吨电煤的散货船“银绣”轮徐徐行进,缓缓进港。此刻,在驾驶室内沉着冷静地指挥着该船航行的,是福州港引航站引航业务科科长、高级引航员黄海曦。

据介绍,目前,福州港引航站有39名引航员,主要工作是在船舶进出港口或在复杂水域航行时,引领船舶安全航行和靠离码头。他们需要熟悉港口的水文地理情况、航道条件、船舶性能等,指挥船舶以最佳的航线和速度行驶,避免碰撞、搁浅等事故,对船舶运输业和贸易发展至关重要。今年是黄海曦保障引航安全的第23个年头,近日,记者跟随黄海曦一同“驾驭”风浪。

海上引航 时常要面对危险与挑战

7月17日清晨6点30分,记者跟随引航员黄海曦及其同事,从引航艇登上“银绣”轮。只见一条长约3米的引航梯从船上垂落下来,大家紧紧抓牢梯子两侧的绳索,一步一步谨慎地向上攀爬,不敢有半分疏忽。

“我们需要在船舶航行期间,借助攀爬引航梯来实现船艇之间的接送转运。而影响引航员登离轮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海况环境、被引领船舶的引航员登离轮装置的保养和设置情况、引航员自身的攀爬技能,以及诸多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黄海曦告诉记者。

从引航梯攀爬上船,来到驾驶室的黄海曦马上投入工作状态。这一干起来就是两个小时,黄海曦说有的更大的货轮则需要五六个小时,在这期间他始终全神贯注,确保船舶平安抵达。

狂风、暴雨、大雾、暗礁、浅滩、急流……引航员在海上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有形或无形的危险与挑战。

历经两个小时的航行,“银绣”轮开始靠泊。烈日当空,阳光刺眼且炽热,“消九停车!”“拖五停车带立!”“消九进三!”尽管汗水如雨般流淌,黄海曦依旧沉稳地通过对讲机发出一连串指令,船舶稳稳地逐步向码头靠近。

安全引航背后

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黄海曦自幼就对船舶、飞机等充满浓厚兴趣,在他看来,引航员这一职业工作趣味十足,“会发现每天所接触的船只和人员都各不相同,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船长交流分享。渐渐地,自己的性格也从内向转变为外向”。

近年来,港口生产的高速发展和抵港船舶的大型化,给引航员的工作带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船舶越大,惯性也就越大,在速度、角度等方面对靠泊的要求也就越高。比如说像30万吨的船,通常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靠泊。”黄海曦说。

而每年最为繁忙的时段当属夏秋两季,夏季处于用电高峰期,电煤运输船舶必须确保供应和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夏秋两季也是镍矿、铁矿等大宗货物的货运高峰期。

2023年,黄海曦累计引领的船舶多达200多艘次,很多港区的航道他都已铭记于心。令人惊叹的成绩背后,是常人难以看见的辛勤努力和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