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臻 通讯员 苏萍
一个1岁10个月,一个57岁,两个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却因为一场高难度的手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日前,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采用“劈离肝移植技术”,将一个供肝劈离成两部分,使两名肝衰竭终末期患者同时获得新生。目前,两名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儿童患者已顺利出院,成人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也趋于正常。
记者从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获悉,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也进一步缓解了福建省供肝不足的问题,挽救更多生命。
1岁娃千里求医 57岁女子也急需肝移植
今年1岁10个月大的小小(化名)在出生后不久,就被确诊为胆道闭锁,虽然及时接受了葛西手术治疗,但术后1年左右孩子再发黄疸,最终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急需肝移植手术治疗。通过多方打听,小小父母得知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蔡金贞教授是儿童肝移植专家,便立即从青岛启程,来到福州千里求医。
“等待与患儿体型相匹配的捐献者合适肝源,一直是儿童肝移植治疗的关键瓶颈。”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教授表示,儿童肝移植患者等到一个和自己体型相配的全肝较成人更加困难,此外,小体重的患者有时候也很难匹配到体型适配的供体。
在小小一家焦急等待肝源的同时,57岁的刘阿姨(化名)也面临着需要肝移植的困境。刘阿姨是一名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患者,肝脏已处于终末期阶段,出现了黄疸、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就在所有人都在企盼奇迹时,团队收到了来自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消息,一名逝者献出大爱,为这两名肝衰竭终末期患者带来希望。“劈离肝移植这一创新技术对解决供肝短缺问题有重大意义。”蔡金贞教授表示,劈离式肝移植是将一个供肝劈分成两个拥有完整血管和胆道系统、功能正常的供肝,可以分别移植给不同的两个患者,使其恢复正常的肝功能。
然而劈离式肝移植被公认为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肝脏巅峰手术,极其考验医生的技艺。
分三组同时手术 与生命竞速
术前团队充分评估两位患者的病情,分别计算所需肝脏大小,确保供肝体积满足两个患者的需要。同时准确评估供肝,规划劈离路径,保留主要血管通路,避免损伤胆道,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团队分三组人员同时进行手术。”蔡金贞教授表示,当天8点30分,一组人员开始进行供肝劈离手术,就在“劈”肝的同时,另外两组人员同时准备两位受者的病肝切除手术。
经过2小时的努力,供肝劈离、获取顺利结束,并对两部分的供肝进行进一步的修整。在确定供肝功能良好的时候,另外两组也同步开展病肝切除手术。
“我们预计好手术时间,在两部分供肝修整完成后,两位受者的病肝也已切除,同时开始供肝植入手术。”蔡金贞教授说。
在吻合血管和管道“开闸”的那一刻,金黄色胆汁排出,这也意味着肝脏正在适应新环境,已开始工作。术后仅两天,两名患者均顺利由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
据介绍,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自2022年8月获得肝肾移植资质后,在较短时间内,手术总量突破了200例,开展肝移植63例(其中,儿童肝移植2例)、肾移植138例、肝肾联合移植1例。为给肝病患儿争取更多生存机会,在泉州慈善总会(迎光慈善基金)的支持下,福医协和还设立了肝移植公益项目,为贫困的肝病患儿家庭提供扣除医保等报销部分外最高10万元的资助金。此次该院成功开展的首例劈离式儿童肝移植手术患儿已接受肝移植公益项目资助,住院费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