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文/图
近日,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临江街道新桥社区的万龙慈善食堂正式启用,为社区内75周岁及以上老人、困难群体每天提供免费的午晚餐,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困难群体的做饭难问题。8月6日,记者探访了该慈善食堂。
食材都当日采购 每周菜谱不重样
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泉州古城水巷尾4号见到,一栋崭新的三层大楼矗立在此,一楼大门醒目地写着“万龙慈善食堂”字眼。此时,临近中午就餐时间,厝边头尾的老人们正提着饭盒进进出出。
走进一楼,老人们在社区志愿者的引导下,依次排队等候,或采用人脸识别,或在机子面前刷就餐卡,之后就可将手中的饭盒递给打饭的工作人员,闽南咸饭、紫菜汤、花生米,新鲜出炉的饭汤还在锅里冒着热气,被装进了一个个饭盒里。
“太好了,我自己是一个人住,天热每天烧饭实在不方便,这里的饭菜很干净,味道也不错,我已经连续好几天都吃食堂了。”住在万寿路的林阿婆说道。
“我们会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烹制一些少盐、少油、易消化的菜品。”厨师吴阿伯说道。食堂每周二、周六会为大家准备咸饭、炒面、炒米粉,换换口味,其余时间都是中午米饭、菜、汤,晚上喝白粥,食材都是当日采购,尽量保持每周菜谱不重样。
“目前社区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94名,已报名用餐的有85名,困难群众5户,后续我们将根据情况对用餐年龄进行调整。”新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鑫表示,为了方便老人用餐,社区自主开发用餐系统,老人可凭借就餐卡或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报餐,也可在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用餐,若当日无需用餐,可提前一天打电话取消,方便又快捷。而每位老人带来的饭盒,都是食堂赠予的,饭盒上都贴有编号,方便老人打菜回家享用。
“一楼作用餐场所使用,老人们可以选择把饭菜带回家,也可以坐在这里享用,有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我们还安排了志愿服务队送餐到家。”吴鑫说道。
乡贤捐资改造升级食堂
每年投90万元运营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万龙慈善食堂由新桥社区乡贤郭镇义牵头发起,由其创立的万龙慈善基金出资建设。
郭镇义从2005年就热心投入公益事业,从一开始的资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到关注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再到设立万龙助学基金、投建万龙慈善诊所等,他的初衷就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而创办万龙慈善食堂的想法由来已久,对从小在社区长大的郭镇义来说,他对新桥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当得知如今社区里有很多老人群体,他就想帮助解决社区老年人、困难群众的用餐问题。“一开始不敢贸然开食堂,是通过走访了解很多正在运营的公益食堂,了解创办慈善食堂的环境布置和运营模式后,才有底气决定创办这样一个公益型的慈善食堂,决定免费为老年人、困难群体提供午晚两餐。”郭镇义说道。
2023年底,郭镇义提议利用新桥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作为食堂,因为该办公楼处于社区中心位置,社区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周边70米范围内,方便他们前来就餐。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街道社区的支持,社区决定腾出办公楼。去年12月底,万龙慈善食堂正式启动改造,改造资金由万龙慈善基金会捐献,并且,基金会计划今后每年投入约90万元作为运营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