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福建三明市,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森林覆盖率高达77.12%,享有“中国绿都”之美誉。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团深入沙县与将乐,近距离感受“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三明实践”。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无价之宝?三明给的答案是改革。曾经,三明也面临着靠山吃不了山,乱砍滥伐之风盛行的困局。一场集体林权改革,迫在眉睫。
一张林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三明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推出林票制。作为一种股权凭证,林票让国有林企与村集体共同出资经营集体林场,林农可以认购,相当于将集体股份分配到村民个人身上,赋予林农利用林票交易、质押、兑现的收益权。
林农代表洪集体珍藏着十余张林票,并在2021年以此抵押陆续获得100余万元贷款。他说,许多林农在外经营沙县小吃,林地缺少有效管护,山林产出因此效益低。改革后,专业国有林场与村集体“联姻”,林子交给国有林场打理,由国有林场向村民发放林票。林子经营得越来越好,大家的钱包更鼓了,底气也更足了。
走进官庄国有林场的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树木郁郁葱葱,绵延不绝。林场场长张标强给记者做了一个对比:同样的林地,通过专业化种植、管护,每亩平均可比林农自己经营多产出木材5立方米以上,“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
一张碳票,让好空气可以卖钱
与林票形成互补的,还有碳票。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全国首张林业碳票便诞生在这里,编号“0000001”,其代表着常口村3197亩林地在过去5年间吸收12723吨二氧化碳获得的收益,全体村民人均可获得现金分红150元。村民们高高兴兴地用这笔钱修了一条路。
将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沙陈龙表示,碳票采用“森林年净固碳量”开展碳汇计量评估监测,对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发放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同样具有交易、质押、兑现等功能。
一张林票,不砍树也能致富;一张碳票,好空气可以卖钱。2023年,三明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近1300亿元,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7600元,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林业成为三明市最大的产业集群,打通了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
如今,三明市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继续用实际行动使山更绿、林更兴,让悠悠青山、潺潺绿水成为推动其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