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造一块光伏组件平均只要18秒

记者探访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公司正寻求与福建合作,让闽宁协作在能源上实现跨越山海的产业“联姻”

工作人员正在检视光伏组件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马俊杰 文/图

造一块光伏组件需要多久?宁夏这座数字化、智能工厂告诉你答案——平均只要18秒。8月8日,海都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活动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在这里,记者见证了一块块光伏组件的“诞生”记。

据了解,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是同心县2021年招商引资项目,是由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新能源在全国建设的第八个生产基地,主要进行太阳能光伏组件研发设计与智能制造等。

流水线上拥有25台机器人

走进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你会发现,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却少有工人在场。电池划片、串焊、排版、叠焊、层压、装框……一块块光伏组件在流水线上智能化运转成型。

据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惠介绍,光伏组件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焊敷、层压、装框、测试包装四大生产制备流程。

为了实现工厂智能化运转,全线配备全自动化设备248台次,拥有25台机器人,自动化搬运装置40台次,将单一的电池片通过全自动化设备进行逐一加工生产成优良的光伏组件产品。“目前,流水线上的工人主要是进行生产设备运行过程的检查和保障。”张小惠说,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工厂还设置了EL外观检测一体机,主要对组件内在电性能和内在外观进行一体化检测,就像是给组件“CT”,一旦发现组件问题,就可以通过人工像绣花针一样,对问题组件“改片返修”。

正寻求与福建光伏产业合作

目前随着项目二期于2023年12月达产增效,该企业已实现年产能2GW,正式填补了宁夏太阳能光伏组件暨批量化加工生产、配套、智能制造、研发、设计空白。不仅如此,产业的落地,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以及为当地增加了可观的工业产值。据统计,一、二期项目投产后已实现近200人就业。而且自2022年7月正式投产运营后,截至2024年6月已经向当地贡献了6.1亿元工业产值。

“同心县域内年均日照2850~2950小时,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是企业和同心县的‘双向奔赴’,而企业发展也凝聚着当地各族群众的智慧和汗水。”采访中,张小惠还透露,福建作为能源大省,光伏产业正是其中之一,公司目前也在寻求与福建光伏产业的合作契机,希望携手推进光伏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践行可再生能源可持续、高质量、协同发展,让闽宁协作在能源上实现跨越山海的产业“联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