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综合观测评估指标全省第一、防御案例入选应急部好案例……8月9日上午,泉州市召开“惠民生 补短板”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市民展示了去年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位居第三名的泉州气象,如何在气象灾害的防与减中,赋能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气象助力防御“杜苏芮”
入选应急部“良好实践案例”
2023年7月28日9时55分左右,第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晋江沿海,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50米/秒,强台风级),成为当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在这场气象灾害中,处于登陆中心的泉州,因为准备充分,应对得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强台风带来的灾害。其中,精准的气象预报功不可没。
据介绍,当时,泉州市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先导性作用,提前一周发布台风消息,将精细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融入政府提前划定防范重点、提前预置救援力量、提前转移人员的“三个提前”方案中。市气象局局长叶宾宾进驻市防汛办近一周。4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气象现代化提升工程在台风影响过程中发挥了气象保障数据支撑重要作用。“泉天精采”数字气象平台和“泉州气象”微信小程序上线应用,高效集成展示气象信息,助力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市民快速获取台风动态及风雨影响。最终该案例入选应急管理部“良好实践案例”。
打造样板典范
区域自动气象站达291个
202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2023年省气象局和市政府签订市厅合作协议,打造“市厅合作”样板典范。在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升级完善天气雷达监测网,完成晋江紫帽山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升级改造,在南安、安溪、永春、晋江等地组网建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4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泉州还在全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城市内涝等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加密建设气象观测设施,目前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291个、各类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站64个,形成乡镇全覆盖、平均间隔6.7公里,重点灾害防治区域4.5公里的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网,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可用率达99%以上,气象灾害监测率得到显著提升,综合观测评估指标全省第一。
泉州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童华君介绍,泉州气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在乡村振兴、文旅、海洋经济和服务民营经济上发力。聚焦县域特色,推进“一县一品”研究型气象业务,有序开展德化旅游、安溪茶叶、石狮渔港、惠安临港能源、晋江民营经济、南安流域治理、永春特色农业等专业气象服务。
泉州气象还研发出观海、日出日落等气象指数产品,建立海洋渔业气象服务台账,多渠道开展近海养殖气象服务,并建成全省首个远洋渔船自动气象站,开展的泉金客运航线气象服务,大大提升了两岸同胞来往出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