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蓉
通过两年的源头治理、系统整治,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有效压减电动车安全事故……昨日记者获悉,泉州市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蓄电池将强制认证 解决违规充电问题
解决标准不完善,强制性不足问题。加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工作,落实《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器等核心部件依法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推动电动车相关生产企业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在电动车车架、蓄电池、充电器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耐高温识别代码标识。
解决设施不足,违规停放充电问题。制定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合理利用小区红线内的退让空间、插花地、边角地或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置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将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建设统筹纳入地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加快推进。持续宣贯民用建筑架空层用于电动车停放充电的消防安全要求,加强架空层安全管理。规范充电及服务费用,居民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车充电电价一律按照居民电价执行,电动车充电设施电费和服务费应分别计价,不得打包收费。
从严整治擅自改装 严查制假售假行为
解决非法改装屡禁不止问题。加大对经营网点和维修店铺检查力度,依法从严整治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电商平台监管,严禁发布“解互认协议”“解限速”“增容量”等信息。规范上牌登记,加强路面执法,严查非法加装改装动力装置、超标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
解决违法违规生产销售问题。督促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器生产单位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督促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充电器销售企业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核查产品合格证明、强制性产品认证等信息。严厉查处制假售假行为,打击“黑窝点”,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推动电动车以旧换新 建共享机制溯源追责
解决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问题。出台泉州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支持等手段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积极向群众宣贯老旧蓄电池报废淘汰相关强制性报废标准。提升蓄电池检测等技术服务能力,对超过生产日期5年的蓄电池开展全面强制安全性评估,对达到报废条件的一律强制报废。逐步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废铅蓄电池收集、贮存、转移过程的环境管理。
解决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建立电动自行车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事故后溯源调查能力。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数字化管理。对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违规回收、二次组装加工蓄电池,以及违规提供改装服务及部件的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曝光。对严重违法企业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列入相关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名单。鼓励群众举报身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曝光非法改装网点 齐抓共管从严惩戒
此外,全链条整治行动还强化三项举措:一是营造浓的氛围,对存在电动自行车消防违法行为车辆和非法经营改装网点进行曝光,定期公开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和涉事电动自行车、电池品牌等信息,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二是推进实的举措,对6大环节和22项重点项目,明确了40项具体调度清单、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推动重点环节建立健全由牵头部门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安全隐患全链条共治的责任体系,聚力提升各环节安全水平。三是落实严的惩戒,组织相关部门和基层力量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和错时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改装、违规停放充电、回收、二次组装加工蓄电池的黑作坊,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事故全链条溯源追责,查清事故原因和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