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高考到“高消”,开学装备动辄数万元,家长直呼吃不消

“开学经济”能否“经济开学”?

N北京晚报 钱江晚报

6000元的平板、8000元的手机、上千元的耳机、上万元的电脑……不少家长晒出“后高考账单”——为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付出的暑期花销,多则五六万元,少则一万多元,其中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占了大头。大学即将开学,准大一新生的“开学装备”带来一波消费潮。面对商家吹捧的开学“全家桶”、“四件套”,动辄“几万+”的账单让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开学季还没到,家长的钱包就“余额不足”了。

吃不消

孩子“按需购买” 花光老爸一月工资

上周末,老余带着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去了趟位于北京五棵松的北京摄影器材城。“高考后问孩子想要什么礼物,说想要个新相机。他以前一直用家里的‘微单’,说是太老了,各种性能已经跟不上他的拍摄需求。”老余想着,孩子也没啥别的爱好,就喜欢摄影,有了相机也方便上大学后加入摄影社团,就答应了。

咨询了搞摄影的朋友,老余发现照相机是“丰俭由人”:半幅照相机五六千元就能搞定,全幅照相机起步就得上万元,配镜头就更“烧钱”,一两万是它,十几万也是它。在朋友的推荐下,父子俩决定买一款全画幅的“微单”。

到了北京摄影器材城,找到一款心仪的“微单”,小余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和老板聊得不亦乐乎。有钱难买心头好!一询价,11500元。正当老余咬牙掏出手机准备扫码付款时,小余又有了新需求。只见他拿出手机,一边调照片,一边问老板,要想拍出照片里的效果,要如何选择镜头、光圈……聊着聊着,“微单”的基础款不够用了,镜头焦距太短了,要想拍出理想的照片,得加“头”。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说起拍照时的神采奕奕,老余只好妥协,又买了个4000多元的长焦镜头。

孩子的需求是满足了,老余一个月的工资也搭进去了。老余说,在孩子的“开学装备”清单上,还有手机、电脑这些大件等着买呢,孩子的“按需消费”让他有点儿吃不消。

起争执

有了平板要手机 非要配齐“全家桶”

儿子考上了一所“211”大学,陈晓飞的喜悦劲儿还没过去,就和儿子因为“开学装备”闹起了矛盾,导火索就是孩子想要配齐开学“全家桶”。

“孩子高考发挥稳定,被一所‘211’大学录取,我们一家都很高兴,可看着儿子递过来的‘装备清单’,我是真高兴不起来。”陈晓飞说,她和丈夫都是打工族,夫妻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一万出头,上有老下有小,日子不说过得紧巴,也并不宽裕。现在,有了平板,孩子还想要同品牌的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头头是道地说什么现在流行“全家桶”。

同品牌的“全家桶”用着是方便,可价格也不便宜。按照儿子列的清单,就这几件配齐了得一万大几千块钱,还没算上学费、生活费、学习生活用品等。陈晓飞觉得负担起来有些吃力,再说孩子的手机是前年买的,因为学校不让用还很新,这个手机继续用一点儿也没问题,重新买手机在她看来就是“烧钱”。

在和儿子交涉的过程中,陈晓飞发现孩子“认死理”,一直强调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系统,能够多设备共用,用起来更方便,还说“好多同学都准备了这种‘全家桶’”。

“其实为孩子我们也算是很舍得了,高考完就给他报了驾校,3500多元,但家里就这条件。”陈晓飞很无奈,他们夫妻俩用的手机都是1000元出头的,孩子如此高的“开学装备”让他们感觉到有压力。

计长远

定两万资金上限 让孩子学会理财

女儿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冯海风感觉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可当女儿向她提出总价近4万的“开学装备”清单后,她发觉孩子的消费课好像没学好。

“家里就一个孩子,已经习惯了她要什么就买什么。说实话,这4万我也掏得起,但是我觉得,孩子已经18岁了,对花钱还没概念,我希望她能够学会更好地花钱。”冯海风说。

经过家庭会议的“讨价还价”,母女俩最终达成一致,母亲提供上限2万元的“装备基金”,女儿自己规划如何花,剩下的钱由女儿自由支配。

女儿即将就读的学校校区比较大,她想要一辆公路自行车,平时上下课用,周末还可以骑回家,或者和同学去刷街。“她看好的那款公路自行车售价2000多元,我给她推荐了一家二手物品交易网站,她在上面找了一辆同款的,700多元就拿下了。”冯海风告诉记者。

可着这2万元,女儿精打细算——比如手机和平板,虽然已经用了三年,可各种性能还很好,清理一下内存完全可以继续用;女儿买了个触控笔,留出了购买记笔记APP的资金;笔记本电脑也买了个“平替”,预算是“刀了又刀”。

加加减减,最终这笔“装备基金”还剩下近2000元,冯海风也如约把剩下的钱通过微信转给了女儿。

□观点

引导规划 别攀比消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孩子迈入大学前,家长为其添置必要的设备,这是能理解的做法,“既能让孩子感受到重视,也传达着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期待之意”。

但需注意不能进行攀比消费,“所有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尽力给孩子好的生活,不等同于踮起脚把孩子养成假富人。让孩子拥有正确消费观和财商,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熊丙奇建议,暑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比如带他们去看凌晨的菜市场,看到金钱背后的汗水与劳动,“金钱是依靠价值和劳动产生,需要不断提升价值,才能获得金钱”。孩子即将迈入大学时,比起物质奖励,家长需更重视与孩子一起规划大学期间的目标,注意大学生活的引导规划。“即使进入大学,未来就业的竞争依然很激烈,需早做打算。”熊丙奇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