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让全红婵痴迷,浙江老板疯狂赶工

火爆全网的“乌龟对对碰”是个啥?

市民林女士的部分“乌龟大军”(受访者供图)

N海都见习记者

刘帆风 吴诗榕

近期,一种新颖的问候语“你的乌龟碰了几碰”在社交网络平台流行,盲盒新玩法——“乌龟对对碰”在各大直播平台火出圈,许多网友纷纷热议“太上头了”、“不下单根本出不了直播间”。

这股热潮更是引来了奥运冠军全红婵的青睐,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满地的彩色树脂乌龟。

“乌龟对对碰”直播间火热,也带火了生产树脂小乌龟的浙江厂家,有厂家两班倒仍无法满足订单需求。那么,“乌龟对对碰”到底是什么?为何一大拨消费者迅速入坑?

“乌龟对对碰”直播间 观众沉迷“欧气”连连

“一进入这个对对碰直播间就出不来了!”“这种直播间是我工作之余的解压方式之一。”“一进直播间直接‘硬控’我三个小时。”……“乌龟对对碰”是近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流行的一种盲盒玩法。观察多个直播间后,记者了解到,直播间卖家会挂出几种“套餐”,如××元拆8包、××元拆19包等,每个直播间价格与盲盒、盲袋数量都不一定。

消费者需购买一定数量的盲盒或者盲袋(每包一个乌龟),并许愿一种颜色,主播在直播间现拆消费者下单的盲盒数量,并按照拆包顺序摆放在直播间桌面上的九宫格,其中包含不同颜色的树脂乌龟盲盒、盲袋。若拆出两只相同颜色的乌龟,即为“碰”,主播将加拆一包,若三只相同颜色的乌龟在横排、竖排、斜排组成三连,则加拆3~5包不等,若拆出的颜色与许愿颜色一致,则加拆一包,直到没有“对碰”为止。最终所有拆开的盲盒、盲袋都归买家所有。

短视频平台直播“乌龟对对碰”的主播不在少数,而直播间人数少则几十,多则几百,高峰期可达几万人。“红色碰”、“又一碰”、“恭喜宝贝欧中许愿色加宠一包”,主播们快节奏的话术,让观众们无形中记住了玩法。

“对碰加一,三连加五,真的很刺激。”市民林女士表示,她花费70元开出100多只“祖孙四代”树脂乌龟,让她觉得成就感满满,“这些乌龟虽然买回来没什么用处,但是总想试试看自己的运气如何”。

厂家订单饱满 交货延期至30天后

“乌龟对对碰”直播间火热,也带火了树脂乌龟的生产和销售。

购物平台上涌现许多销售树脂乌龟的店家,链接显眼处标识着“全红婵同款小乌龟”、“惊喜盲袋乌龟对对碰”。

20日上午,记者在一批发购物平台上看到,一家商铺的树脂乌龟200个起售,单价为小号0.2元、中号0.32元、大号0.5元。而在当天下午,该商铺将价格调整为小号0.22元、中号0.35元、大号0.6元。商家表示,因工厂赶货,人工成本上涨,导致产品价格也上涨。

浙江一家生产树脂小乌龟的厂家告诉记者,当前“小乌龟”异常火爆,导致库存告急。由于需求增多,工厂两班倒仍无法满足订单需求,目前还积压了大量订单。厂家透露,每日大约能生产3000套小乌龟,但即便如此,现在下单,大号“小乌龟”的交货期也需要等到30天以后了。

记者了解到,各大平台直播间除了“乌龟对对碰”,还有零食、纸巾、香水小样等商品也开始了“对对碰”玩法,那么这些“对对碰”玩法为何会风靡全网?

福州八中心理老师谢维兴表示,该游戏玩法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全红婵作为知名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她对“乌龟对对碰”拆盲盒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兴趣,许多消费者带着从众心理纷纷下单消费。同时,同类型“盲盒”+“玩法”的运营模式的核心卖点在于不确定性,这种未知感和惊喜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刺激性和娱乐价值。

□声音

专家:盲盒消费需理性

N央视新闻

尽管“乌龟对对碰”会带来许多乐趣,是年轻人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一种途径,但消费者在参与时也需保持警惕。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乌龟对对碰”的本质是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商品,以其独特的玩法增加趣味性。但因为盲盒本身具有新奇、不确定的刺激因素,或导致一些消费者出现非理性消费或冲动消费的情况。

特别是未成年人,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在直播间中被刺激消费所吸引,超出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

陈音江表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来销售盲盒,但有关商家必须确保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直播商家应确保产品合格,显著公示商品名称、类型、样式和盲盒抽取规则,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公示抽卡概率,避免通过后台操控等方式,损害消费者权益;商家在直播视频中的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和真实商家信息;保留抽取概率、结果和直播回放等记录;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设置账号识别、身份识别等措施,避免超出年龄和智力范围的消费。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