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实习生 王凯诺/文 马俊杰/图
结束了伏季休渔,近几天,连江第一批海鲜源源不断地运抵码头,爱吃海鲜的食客们,开渔后的“第一网鲜”终于抵达了餐桌。8月20日一早,记者赶往连江黄岐、苔菉国家中心渔港,看看“开渔第一鲜”是怎么上岸的。
鲳鱼、带鱼不愁卖
鱼贩子跟着渔船跑
黄岐渔港,一艘渔船缓缓靠岸。等候多时的几名汉子将卡车上一摞摞空冰盘(保存渔获的塑料浅底箱子)卸下,顺着架在船与岸间的木跳板滑进船舱。“冰盘是消耗品,这次大概补充了一千多只。下一趟回来至少能装满两百盘。”这艘渔船的渔民将要前往马祖海域捕收螃蟹。
“第一网海鲜到港的高峰期大致在18日至19日的凌晨。”黄岐国家中心渔港船管站站长林孝铿告诉记者,开海两天里,每天都有一两百吨渔获到港,数量最多的在清晨与傍晚5点左右。此时靠港的多半是运输船,也就是俗称的“收鲜船”,负责将其他渔船的渔获集中,运往岸边批发。“运输船通常在第一时间将渔民捕捞的新鲜渔获送回岸边,也节省了渔船空间与油料,让渔船能在海上连续作业,捕捞更多海鲜。”
说话间,两艘运输船满载渔获到港。打开船舱,冰鲜未见而寒烟先起,空气中弥散着海的味道。船员们跳到舱底,一箱箱在冰块覆盖下大过脸盘的肥厚鲳鱼被搬出。“一只足有一斤重。每只规格在一斤以下的鲳鱼,在黄岐本地每斤卖六十至八十元,规格在一斤以上的,每斤卖一百到一百三都有。你若在福州见到它,起码得花两百块钱!”一名鱼贩子估算,一冰盘大鲳鱼,在黄岐出手,就值一千余元。“鲳鱼、带鱼都很好卖。带鱼,每只规格一斤以上的,每斤能卖四五十元,规格在一斤以下的,每斤也能卖二三十元。”
福建沿海出产的鲳鱼与带鱼肉质鲜美,在省内与浙江都有广大市场。只要有捕捞,就卖得出手,因此商家们都很愿意收购。有收鲜船卸货的地方,必定有一箱箱鲳鱼与带鱼,论个头分装收购。
福建鲜美渔获
“半日达”浙江
岸边架起传送带,一只只冰盘被从舱中起出。一盘35斤,500多盘,一艘运输船装载的渔获达8吨以上。鲳鱼、带鱼、小黄花、海鲫鱼……各类时令冰鲜在隆隆马达声中涌向停靠的冷藏车。收购完渔获,这些冷藏货车将直奔浙江宁波、苍南,还有一些则前往山东。只需四个半小时,这些福建美味就能出现在浙江的市场上。
近海渔船新鲜捕捞的小鲨鱼、鳀鱼、鱿鱼、明虾,不需冰块,直接装好满满一盘,被连江市场与福州马尾的商家们搬上小货车。“一天会收购两三次,渔船跟着潮水跑,我们跟着渔船跑。”
开海的热闹,就连钓鱼人都能“分一杯羹”。“都不需要怎么打窝(投喂饵料吸引鱼群)就能噌噌上鱼。”坐在苔菉渔港岸边,拿着一根细钓竿垂钓的郑先生在说话的十几分钟里,已经钓到两三条鱼了。“这种海钓罗非鱼鲜美得很,拿到市场一斤能卖出十几块。”
连江多位渔民向记者表示,目前第一批归来的渔获,数量还有限,再过三至五天,桁杆拖虾、刺网、灯光围网等作业类型的渔获也将大量上岸,充实海鲜市场。那时,市民便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种类更加丰富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