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李淑媚 文/图
近日,泉州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会同鲤中街道办事处,对古城核心区一宗违法建筑依法实施强制拆除。
据了解,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依法整治乱建抢建现象,今年以来,鲤城区持续加大管控力度和巡查频次,坚决遏制老旧房屋私自翻建、扩建、搭建作为经营性场所使用的乱象,共拆除45处违建,面积约5774平方米。
违规翻修建民宿 制止无效后启动强拆
位于西街甲第巷的这处违法建筑,面积约130平方米。当日上午8点,执法单位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拆违工作,其墙体及屋顶加高约70厘米,工程采取人力拆除的方式,对屋顶红砖、木结构房梁以及内部违建墙体进行强制拆除。经过两个半小时的作业,违法建筑顺利拆除。
“我们按照《福建省违法建设处置若干规定》启动即查即拆程序,现场还安排执法人员全程紧盯作业安全,确保拆除工作安全有序。”鲤中街道综合执法协调中心主任苏朝忠告诉记者。
据介绍,这处违建是鲤中街道综合执法协调中心执法人员通过现场巡逻及卫星航拍比对,确认该处房屋存在违法建设行为。经调查发现,涉事建筑存在产权不清晰的历史遗留问题,当事业主在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以修缮之名,行翻建之实,拟建设民宿类经营场所。
“涉事建筑为闲置的老旧房屋,此次翻修,不仅加高了围墙和屋顶,还改变了建筑内部空间结构,且未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建设,存在安全隐患。”据苏朝忠介绍,执法人员当即责令业主进行整改,要求补齐审批手续、限期拆除,然而当事业主无视劝导、继续违建,并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检查。在多次劝告制止无效,且限期内未落实整改的情况下,鲤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果断出击,调动执法力量,依法启动强制拆除。
古城内私有住房 修缮改造需市区联审
据介绍,根据《泉州中心市区(古城区)私有住房修缮改造及翻建管理规定》《鲤城区(非古城区)私有住房修缮及翻建管理规定》,古城内的私有住房修缮改造及翻建需市区联审,非古城区实行多部门联审,并对过程监督、竣工验收、档案入库等全环节实施管控机制,明确规定私有住房修缮改造及翻建必须按规定报批、按批准图纸施工,确保符合风貌保护和审批要求。
“随着古城文旅日益红火,不少群众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对老旧房屋私自进行翻建、扩建、搭建,以作为经营性场所使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不规范等问题。”鲤城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廖森茂介绍道。
“此次启动强制拆除程序,旨在打击无序乱建行为,守住世遗古城风貌,引导广大群众按程序办理危旧房屋修缮、翻建报备和审批。”廖森茂表示,希望房屋建设业主以此为戒,依法依规取得许可后方可施工建设,以免造成损失;市民群众如发现身边有违法建设,可拨打相关举报电话,辖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链接
泉州府文庙
系统性修缮提升之路
作为世遗之城,泉州全面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使千年文脉赓续绵延,也为活态利用奠定了基石,创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泉州经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眼光上保持前瞻,行动上有条不紊。这从泉州府文庙的系统性修缮提升可见一斑。
从泉州府文庙广场穿过大成门,站在泮桥上眺望大成殿及东西庑,入眼一幅古树蓝天的图景。数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府文庙西侧,一些单位宿舍高立,府文庙整体风貌被打破。
府文庙之困,亦曾是泉州古城之困。历经岁月洗礼,泉州古城一度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建筑风貌破旧、业态逐渐衰败的时代困局。
2017年,泉州被列为第二批“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全面实施古城风貌保护、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古城基础设施提升、古城旅游提升、古城家园共造、古城业态活化等六大工程,开启古城系统性修缮提升之路。
“结合泉州申遗工作和城市风貌提升,府文庙西侧4栋建筑、北侧沿打锡街的3栋商住楼屋顶临时搭盖被拆除,部分建筑进行了降层处理,沿街进行了立面整理,提升了府文庙景观畅通和历史格局恢复。”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介绍。
文物保护,要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泉州以“微冲击”“微改造”“微扰动”的技艺,长期不懈地维护文物的历史风貌。府文庙大成殿修缮保持了建筑整体的原汁原味,重现府文庙建筑群的典雅风韵;“微改造”旧馆驿古街巷,植入清源驿、茶肆等文化空间,重现泉州宋元繁华景象;以“微创手术”形式、绣花功夫匠心推进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
微干扰、低冲击,泉州打造出一个个文物保护“样板区”。(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