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家医保局“出厂价5万,代理商价格12万”的公开问询函,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脉医疗”)近日作出正式的回复。
8月23日晚间,心脉医疗发布答复函称,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公司决定在基本不影响出厂价格和利润的情况下,大幅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将Castor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产品终端价格调整为7万元左右或以下,降价幅度40%左右或以上,价格标准与行业内一致。
背景
国家医保局首次对药械企业进行公开问询
此次降价的背景是国家医保局于8月19日向心脉医疗发出公开问询函。据悉,这是国家医保局首次对药械企业进行公开问询。
国家医保局在问询函中提到,连续收到群众信访,反映心脉医疗Castor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以下简称“Castor支架”)价格虚高问题,经初步核实并查询公开信息,Castor支架(200mm长度)出厂价格为5万元左右,经代理商供应医疗机构的价格超12万元。国家医保局初步约谈后,心脉医疗提出价格调整计划,但未改变价差显著超出必要范围等事实,仍有较高的价格风险。
而在回复函中,心脉医疗称,Castor支架出厂价格和终端价格之间价差,归属于承担了备货、手术跟台、教育培训服务、销售回款、推广、搭建分级的经销商网络、仓储及物流配送等职能的独立于公司的外部第三方经销商。公司本身未指导及要求通过经销商抬高挂网价格、实施不正当营销行为,不掌控渠道下游具体情况。
分析 心脉医疗被公开问询 给行业哪些启示
医保是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最大支付方,近些年,主要采取集采、医保谈判等常态化政策。以集采为例,在医疗器械领域,相关部门已经组织开展了多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涵盖心脏支架、人工关节、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类等产品,其中心脏支架集采于2020年11月5日在天津开标,中选产品10个,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90%。
此次被点名的Castor支架并非集采品种,但还是由于价格虚高被约谈。值得关注的是,“约谈”正在成为医保部门的重要监管方式。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对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根据19日的公开问询函,国家医保局表示,请心脉医疗对外披露说明材料的全部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同行评议。后续,国家医保局还将按照医药价格风险处置机制,视情况就规范价格行为正式约谈公司,必要时按照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实施信用评级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从初步约谈到公开问询,有医疗行业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从问询函来看,此前心脉医疗已经作出了价格调整,但并未达到有关部门的预期,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公开问询,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进一步作出让步并不意外。
“19日的问询函挺突然的,但经历了这几年医疗器械集采的洗礼,自己所在的公司心态上还是挺好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疗器械企业人士认为,约谈的是一家企业,但背后释放的信号无疑将面向整个行业。
对于出厂价5万而终端价12万的价差,一位前医疗器械员工认为,医疗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销售模式主要包括直销和经销两种,在国内以经销为主,即一家公司先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医疗机构等终端客户,存在价差也是国产厂家常用的定价策略,在产品竞争力不足或者自身商业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靠中间环节来获得客户。
(据证券日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