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京报 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
8月25日,一则关于“上海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的传言在网络热议,上了热搜。随后,相关部门回应:传言不实。房屋养老金一时间也引发舆论热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8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建部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福州、厦门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房屋养老金制度里的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起来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事实上,房屋养老金并不是被首次提及,早在2022年住建部就已经提出了要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那么,房屋养老金到底是啥?房屋养老金的钱从哪儿来?房屋养老金制度如何落地?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焦点一:房屋养老金是什么?
问:房屋养老金是什么?
答:房屋养老金可以理解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但是此次房屋养老金制度将涉及资金筹集、管理和提取等新的管理办法。
所谓“房屋养老金”,是指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日常维修以外的大、中修,更新改造的资金。同时也是保障居住条件,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必要保障。
早在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就提出“完善房屋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研究建立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和房屋质量保险等制度”。
那么,既然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又为何推出“房屋养老金”制度?
对此专家表示,我国部分地区的老旧房屋体量大,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体量小,难以满足房屋维修需求。一方面,维修资金在使用时存在诸多限制条件: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要求2/3以上业主参加、过半数同意,门槛过高,程序漫长,受申请动用程序繁琐等因素影响,当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提取率较低。另一方面,部分老旧住宅维修资金严重不足,续缴制度难以落实。“房改房”和部分商品房没有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由于住房安全治理机制不完善,房屋隐患多,所以,推行房屋养老金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焦点二:房屋养老金的钱从哪儿来?
问:房屋养老金的钱从哪儿来?
答: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在住建部的官网上,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阎建军解读称,房屋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建立公共账户,公共账户的首要用途是为房屋公共体检提供资金。试点城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勇于担当,采用了财政出资方式为公共账户筹资。除了公共账户之外,房屋养老金还设立了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是基于已经运转二十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无需人民群众在现行制度之外另行缴存维修资金。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尹飞也指出,这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是使用公共资金、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目前,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公共资金,因此,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严荣也表示,既然公共账户是针对公共部位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资金来源自然要由公共部门来筹集,主要来源包括城镇土地出让收益,另外还可以来自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所以,当前研究建立公共账户并不需要老百姓直接出钱。
焦点三:“房屋养老金”与房产税有什么关系?
问:“房屋养老金”与房产税有什么关系?
答:没有关系。
最初,一则关于“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的传言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传言称,“上海浦东试点房屋养老金的收费标准提前透露,主要依据房屋的面积和楼层而定”,其中还标注了不同房屋的收费细则,而后该消息被解读为“变相”征收房产税。
这一消息也在8月25日被上海市官方辟谣。8月25日,记者从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获悉,该传言不实。同时,记者核查发现,传言所涉的具体数字,在2011年外省市发布的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操作细则(试行)里就已出现,并非房屋养老金的收费细则,更与房产税无关,希望大家理性对待网络传言,不信谣、不传谣。
焦点四:何谓“三者合一”的房屋养老金制度?
问:何谓“三者合一”的房屋养老金制度?
答:此次推出的“房屋养老金”制度是“三位一体”的。住建部指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这意味着,房屋养老金制度应“多支柱”构成。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此解释:“第一支柱就是公共维修资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进入个人账户。‘应归未归’或未足额归集,要查漏补缺、追溯补齐。第二支柱类似企业年金,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等,这些进入公共账户。第三支柱,就应该是商业性质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综合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补充。”
焦点五:房屋养老金制度如何落地?
问:房屋养老金制度如何落地?
答:从试点到全国。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22个城市进行房屋养老金试点,这些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阳、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迈入存量房时代的城市,探索落地三项制度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扩大)上,上海市市长龚正明确,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超过7.6亿平方米,大量房屋开始步入“中老年”。为此,上海将探索实施三项制度。一是房屋定期体检制度,对症下药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托底作用。三是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服务于房屋体检、房屋保险以及房屋“小修小补”的支付。
上述会议明确,上海考虑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今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第二步,在试点基础上,明年全市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