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惠女服饰 一针一线里的坚韧与传承

顾客来定制惠女服饰

周碧琴正在制作传统惠女服饰

阿姨们来周碧琴的店里挑衣服

N海都记者 田米 文/图

标志性的短上衣、宽筒裤,再戴上花头巾、银腰链……惠安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素以吃苦耐劳著称,“惠女精神”更是享誉海内外,而作为惠安女最显著的特色装扮,惠女服饰也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城前村珍头,有一位名叫周碧琴的惠安女,用自己的双手诠释着惠女精神。今年48岁的她,自38岁起才踏入电脑绣花与传统服饰制作领域,从最初的模仿到如今的技艺精湛,她用十年的时间,将这份热爱与坚持融入了每一件传统惠女服饰中。

买回衣服拆解

自己反复揣摩制作

从小家里人都穿着传统的惠安女服饰,周碧琴自己也是一直买来穿。直到38岁的某一天,她突然特别想自己做惠女服饰,于是买回好几件,亲手一一拆解后再重新裁缝,经过反复尝试,不断学习,她逐渐掌握了惠女服饰制作的全过程。

起初,她制作的衣物仅供自己穿着,随着技艺的日益精进,她的服饰开始受到邻里乡亲的喜爱,甚至有人慕名而来求购。随着求购的顾客越来越多,如今周碧琴在村里开了家惠女服饰店。

为了保证衣服的质量,周碧琴坚持在制作服饰之前,先将布料进行过水洗处理,这样可以防止衣物缩水,让惠女服饰更加合身。她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对工艺的苛求上,更在于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她的带动下,正在读中专的女儿也时不时学习惠女服饰的制作,让这份传统得以延续。

制作传统服饰

会绣上“惠女”两个字

“我家里有上百件传统服饰和各式头巾,都是我的最爱。”记者在周碧琴的店里采访时,来了一位穿着蓝裤子和红上衣传统惠女服饰的阿姨。据了解,阿姨姓杨,今年73岁,经常来周碧琴店里挑选惠女服饰。每当有喜庆的节日或庙会时,杨阿姨总会穿上自己精心挑选的惠女服饰,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只要自己想要做的就用心去做,坚持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周碧琴对海都记者说,自己已经深深爱上惠女服饰制作,她会在自己制作的传统服饰上绣上“惠女”两个字。

贴背、五彩手帕、袖套、传统大扶衫、现代的拉链款式……如今,周碧琴一年能制作出四五千件各式各样的传统惠女服饰,每天从八点开始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候定制的衣服多了,还要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周碧琴用毅力和恒心自学传统服饰制作,也是惠女精神的一个缩影。惠安女敢于拼搏、勇于尝试,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织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周碧琴说,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坚守这份传统与热爱,后半辈子会把惠女服饰一直制作下去,直到自己做不了为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