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缓解“开学综合征” 专家送“锦囊”支招

N海都记者

吴臻

做事拖拉磨蹭,和被窝难舍难分,同手机形影不离……有人形象地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开学综合征”。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却有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开学状态头疼不已。

那么,“开学综合征”是一种病吗?哪些孩子容易患上“开学综合征”?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缓解、摆脱“开学综合征”?面对这些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刘秀梅主任医师,为市民答疑解惑。

三类孩子易患“开学综合征”

今年读四年级的小学生小田最近有点烦,连吃饭都觉得“不香了”。

“之前还有说有笑的,开学前两天就突然变得闷闷不乐。”小田妈妈张女士说,孩子做事情也变得拖拉磨蹭,且注意力不集中。问及原因,孩子就表示抗拒上学,家长开解也没有用。

小田的情况并非个例。9岁的小杰也因开学变得焦虑起来,并念叨着“不想上学”。“8月底开始,孩子总是晚上不睡觉,躲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每天睡到中午才醒。”小杰的母亲陈女士说,更让她担心的是,她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敏感,且脾气暴躁还爱哭。

近日,福建省儿童医院情绪问题专科门诊接诊了不少类似情况的患儿。“身体会感冒,情绪也会。”刘秀梅说,小杰和小田出现的症状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据介绍,“开学综合征”并非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是指在开学前后,部分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等情绪反应,还可能伴有头疼、胃疼、恶心、腹泻等症状,或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问题,更严重者甚至出现厌学、社交退缩等社会功能影响。

“每年开学后的一个月,医院都会迎来‘开学综合征’的就诊高峰。”刘秀梅表示,每天都会接诊几十个出现这类情况的孩子。刘秀梅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孩子容易患上“开学综合征”。第一类是情绪敏感的孩子,这类孩子可能适应能力较差,独立自主人格形成不够理想,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第二类是学业或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扰的孩子,当他们重返校园时,此类困扰再次浮现,因此会感到焦虑。第三类则是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追求完美,但是又患得患失的学生,这类孩子也容易感到焦虑。

家长要先做到“情绪稳定”

“遭遇‘开学综合征’,父母要先做到情绪稳定,这是孩子情绪稳定的前提。”刘秀梅说,值得注意的是,“开学综合征”不仅会影响孩子,也会悄然“转移”到家长身上。不少家长面对新学期自家孩子能否适应、学习成绩是否会出现波动等不确定因素时,会产生焦虑。

刘秀梅建议家长在开学前后这段时间既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也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做到有序过渡、理解孩子、降低期望,切忌将自己的急躁、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开学前后出现负面情绪,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一是日常行为是否有反常表现,且持续一段时间;二是与老师、同学以及家人的沟通交流是否顺畅;三是情绪是否稳定。

“对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新生,其心理状态和变化需要重点留意。”刘秀梅进一步解释,新的校园环境、学习节奏和社交,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父母应给予其足够的关注与支持。如果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明显、持续,已经影响到了孩子正常的社会功能,那么建议家长陪同孩子到心理专科进行咨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