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小店一夜被“薅走”7000万

“薅羊毛”行为是否涉嫌违法?律师:主要在于“薅羊毛”手段

N封面新闻 羊城派 澎湃新闻 极目新闻

8月28日凌晨,安徽县城一家只有6人的小天鹅专卖店遭遇“灭顶之灾”,由于电商运营人员价格设置错误,该店铺20分钟内以进货价4~5折的价格“卖出”货值超7000万元的货品,损失高达3000万元。无独有偶,8月21日嘉华食品旗舰店也曾因价格设置错误,将某原售价为39.9元的产品设为秒杀价1元,短短几个小时,销量高达近600万份。据该店介绍,此举预计会造成数亿元经济损失。

“小天鹅”“嘉华食品”等事件背后是近些年规模日益壮大的“羊毛党”。“薅羊毛”行为是否涉嫌违法?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运营人员道歉:

因价格设置错误损失上千万

2日上午,记者在淘宝小天鹅东山专卖店看到,该店已下架所有商品链接,仅一条标价“9999999元”的道歉链接。点击该链接显示,8月28日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发出店铺公告,请求因价格设置错误而购买洗衣机的顾客进行退款。此外,还有一则运营人员的视频致歉,称目前店铺的保证金额赔付已超过几十万元。

公告指出,在8月28日凌晨,由于新员工对电商平台活动规则理解不当,导致店内所有洗衣机产品以远低于成本价(是成本的四、五折)的价格被错误地设置并销售。店铺在12:20发现问题后立即进行了商品下架,但在这短短20分钟内,已有近4万单被拍下,下单金额高达4000万元,涉及的货值超过7000万元,其中大部分订单为一人多台。

公告还透露,该店铺是一个小型运营团队,包括运营、美工、客服和打包人员在内总共只有6人,在一个小县城中经营。店铺再次向所有受影响的顾客表达了深切的歉意,并恳请顾客理解他们的困境,同意办理退款。

据了解,本次涉及同类价格错误的店铺还有华帝与林氏木业。

有宝妈抢到4台后退单有人抢单后加价卖出

“小天鹅被薅羊毛”事件发生后,迅速在各平台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理解店家已退单。

宝妈小陈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小红书平台发布了一篇笔记,称决定退了在该店铺抢到的洗衣机。小陈告诉记者,她当晚一共抢到了4台洗衣机,但确实是基于实际需求,而非转卖获利,毕竟价格确实很便宜。

“我也是第一次薅到家电的羊毛,后来看到店铺公告才知道是价格设置出错,还是决定退了,生活都不容易。”小陈告诉记者,她是在一个宝妈群里看到这个消息的,平常群里都是分享一些母婴消耗品的优惠券,属于正常优惠范畴。“我觉得群里这些优惠消息都是由软件监测找到的,每天都会发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浏览中看到,很多相关帖中的消费者都选择了退货。但也有不少拍多单的用户选择加价“出货”。小陈说这个事件刚发生时,有很多人发布出货帖,加价几十上百元不等,在闲鱼平台进行交易后,再修改淘宝收货地址。

有拍单用户告诉记者,一些专业“羊毛族”并没有指望店铺会发货,他们瞄准的是淘宝的“缺货赔偿”。据悉,当消费者购买店铺产品而该店铺未按照约定时间发货时,消费者投诉,经网购平台核实确认便可获得该店铺赔付的保证金,即下单物品总价的30%。

职业“羊毛党”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除了本次“小天鹅”事件,8月21日嘉华食品旗舰店也因价格设置错误,将某原售价为39.9元的产品设为秒杀价1元,几个小时销量高达近600万份。

近期,淘宝一厨电网店员工发帖称,因为优惠条件设置失误,一夜之间被消费者以低价下单四千多单,成交金额约1200万元,店铺保证金耗尽,消费者退款索赔不断,商家难以承担巨额损失,最终不得不闭店。

这些事件的背后,与“羊毛党”的壮大密不可分。“薅羊毛”的本意是消费者通过参加商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活动,使自己购买到价格优惠的商品,达到省钱的目的。

那么“薅羊毛”行为法律如何界定,是否触及违法?对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纪师俊律师,她表示,普通消费者“薅羊毛”通常属于正常消费,不属于违法行为。而判断“薅羊毛”是否违法,主要在于“薅羊毛”的手段。职业“羊毛党”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就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比如虚假交易、利用漏洞、虚假退货等几类“薅羊毛”行为就属违法。

值得一提的是,纪师俊提到,若“羊毛党”将上述不正当的“薅羊毛”方式传授他人、购买大量身份信息和信用卡信息注册新用户非法牟利等,还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收买信用卡信息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犯罪。

针对此次“小天鹅”事件,纪师俊认为,该事件本身是商家管理失误造成价格设置错误,出现了重大误解,商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撤销买卖合同。若该商家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普通消费者也未同意解除合同,双方的买卖合同在消费者下单后就成立并生效,商家应当按照约定进行供货,若商家未按约发货还可能要对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

多位专家建议,商家首先应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对电商平台的熟悉度与操作能力,尽量杜绝人为失误,绝不能利用虚假优惠诱导消费者下单,要坚守诚信经营之道。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优化活动规则设计,力求简明易懂,减少因规则复杂而导致的误操作。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平台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判,合理处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