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MA05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何以永春:绿票欲把金山堆

泉州永春县在全国首发“绿票”,对森林空间全方位保护开发; 海都记者深入永春,实地探访“绿票”出炉背后的故事

泉州永春县在全国首发“绿票”

永春一都镇有丰富的竹林资源

岱山岩自然森林景观

永春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图为牛姆林森林景观

永春下洋格后尾林下经济项目基地种植的灵芝长势良好

▲溪塔村种的竹荪产量很高,可为村集体创收不少

永春一都探索林下种植黄杨,实现生态富民

N海都记者 陈丹萍 杨江参 董加固 文/图

部分图片由部门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不久,福建泉州永春县在全国首发“绿票”,提出“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理念,并有许多先行先试的做法付诸实践。

“绿票”推出以来,成了全国性的热词,各种关注和疑惑也随之而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绿票”能否撬动永春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区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发展样本,从而引领永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海都记者深入永春,实地走访“绿票”试点的现状,探访“绿票”出炉背后的故事,并试图去勾勒“绿票”的未来愿景。

合作造林VS林下种养VS碳汇经营

探访三类绿票的试点创新

永春“绿票”的“全国首发”意义,在于对森林空间的全方位保护和开发,不但综合了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林票”和“碳票”的功能,归类为Ⅰ类绿票和Ⅲ类绿票,同时推出了对社会投资特别具有吸引力的Ⅱ类绿票。

达埔镇洪步村是Ⅰ类绿票试点。67岁的老支书林国亮告诉记者:“林业有规定,杉木25年以上才能砍伐。”传统的“砍树收益”模式,几十年来只卖过一次树,一个村民分不到200元,收益微乎其微。

洪步村首批试点山地175亩,300户共计1300多人。作为Ⅰ类绿票试点,采用国有企业和村民合作造林模式,并每年给予村民保底收益。“1亩地可种160棵树,按每年保底60元算,175亩一年就能收益1.05万元。”洪步村副书记林志民说,此次改革不仅能让村民增加收益,更重要的是,经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下一步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不但收益更高,还能创造不少就业机会。

8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5号绿票试点“湖洋镇六八林场”,这个成立于1968年的林场拥有5.5万亩林地,是全省最大的乡镇办林场(集体所有权)。

这是Ⅱ类绿票试点。林场书记刘文渊说,“我们这次先拿出1000亩作为试点,林下种植岗梅,预计今年10月开始种植,现在永绿公司已经在修建防火道路,要将原来的泥土路拓宽到3.5米的凝结路面。”

刘文渊告诉记者,以前林场的树木要25年以上才能砍伐,周期性长,每亩收益大约4000元。现在跟永绿公司合作,进行林下种植岗梅试点,每年每亩地有30元保底收益,等四五年后有收益了,还有20%的抽成。同时,因为岗梅对光照要求不高,上部可以保留一些树木,这样他们还可以种养一些大径材,这样又能比原先种的中径材增收不少,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真正实现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Ⅲ类绿票试点一都镇别有一番景象,镇林业站的办公室都快挤破了,来的有焦急咨询购买绿票事宜的村干部,忙着开展生态司法宣传的政法团队,还有深入基层采访的媒体记者。

“虽然我们对绿票不是很了解、也不大理解。但我们相信政府,实打实的分红可不会说谎。”采访中,仙阳村副书记曾令得和黄田村书记曾德建春风满面,一脸笑意地说,幸好他们没有犹豫,不然这头等好事就让别的村庄给拿走了,到时他们也就只能干着急了。当然,黄田村与仙阳村能成为试点,最主要原因还在于:两个村庄都以生态林为主。这也让其他村庄羡慕不已,村干部轮番跑到林业站来询问,何时能轮到他们。

仙阳村合作生态林面积4751亩,周期为5年,碳汇量为18912吨,按30元/吨定价交易,可产生近56.7万元的收益,分配后村集体可拿到27.8万元,平均到每年就是5.56万元。

投入大,周期长,规模小,怎么破?

“森林空间”的“三通一平”

种树能卖钱,空气能卖钱,林下种植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空间……“绿票”的推出,似乎让永春的林业有了巨大的投资价值。然而,对于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来说,他们很清醒地认识到,“投资可能”和“投资价值”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由于林业所有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Ⅱ类绿票和Ⅲ类绿票的推出,解决了投资周期长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因分散和缺乏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投入大和难以形成规模化运营的问题。

“我们借鉴了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地的先进林改经验,在别人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并根据永春实际情况进行先行先试。”永春县林业局局长林荣福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永春全县累计共收储集体林权5.58万余亩,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绿票首发仪式上,颁发了首批永春绿票,开展了合作造林、合作经营现有林、提升创新林下空间开发机制森林空间、林下种植、碳汇等经营类型项目。

“为了更好开发森林空间,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我们彰显国有企业担当,做好森林空间的‘三通一平’工作。”林荣福说,通过对集中收储的集体林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统一进行通水、通电、通路以及林下空间的基础处理工作,类似于土地资源的“三通一平”,“把林下空间做成一块块‘标准厂房’”,这样有利于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对社会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

据了解,永春“绿票”对于“森林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并未止步于此。将空气、景观、采蜜权等森林的上中下空间进行整合,发展三维林业,发展非木质化经济,即打造“森林空间”经济,提升森林空间的质量,也势必为将来开发竹票、湿地等创造条件。

以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旨归

提前设计好“绿票”的收益分成

“绿票”的发行,毫无疑问会大大解放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先行先试的做法,当未来“绿票”收益不可估量的时候,谁收益?这就是一个需要事先充分衡量的问题。

林荣福介绍说,通过创新发行绿票,将存量的森林资源货币化,以森林生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的突破口,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化交易,可以有效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比如,农民分得的绿票可交易、抵押、变现,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增强了改革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乡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得的绿票,获得集体林地使用费和年度预分红,有效解决了“空壳村”问题,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通过发行绿票,从而扩大经营规模,最大程度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8月13日下午,记者在位于下洋镇溪塔村村部的“泉州中西部林下经济示范馆”里看到,下洋镇目前有林下经济建设单位23个,近三年主动参与发展的农户有400多人,人均增收达2.6万元,高出当地其他农户40%以上。

“只需将竹粉基质一畦一畦撒入林地里,再种上竹荪菌包,就可以等待收获了。”下洋片区林业工作站站长叶春莲说,今年春节前后种下菌包,除了前期平整土地,只需保持种植环境的湿度,其他基本不用管理。

“别看竹荪长得不咋样,可价格却不便宜,干货价格每斤可卖到200~600元不等。”以溪塔村试种的20亩为例,亩产预计可收获35斤干货竹荪,按照每斤200元算,亩产0.7万元,20亩收入可达14万元,而前期投入的成本只有5万多元,后期再加点人工成本就够了,可为村集体创收不少。

作为省级林下经济重点乡镇,下洋镇相对成熟的林下经济模式,犹如提前设计好“绿票”的收益分成,为永春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良好营商环境VS完善的产业链

“绿票”通往“金山”的两大基石

在绿票首发仪式上,推出了“两票一中心”(永春绿票、永春林业碳票及永春县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发布了“永碳通”小程序,进行了绿票项目授信及金融产品推介,签约了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等多个合作协议,招商推介了永春县生态产品电商中心。

“我们通过创新发行绿票,引入市场机制,让森林经营主体和林农个人除获得木材林产品收入之外,又能获得绿票的额外收益,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大举措。这不仅有利于将森林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和森林覆盖率,而且还有利于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推动林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林荣福说。

“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些关键问题,永春绿票在明晰森林产权的基础上,推动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我认为非常值得向全国推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信所气候变化与林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水荣表示,永春绿票解决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采访中偶遇一行专程从北京赶来永春调研的专家学者,带队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帅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农村产权方面的改革日益完善,但农村要素流转交易的规范化一直是个难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推进农村要素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永春绿票为林业领域的市场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是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具体实践。”

不过,“绿票”只是一个起点。能否成为永春经济的新引擎?采访说,不少政府官员和学者都提到,良好营商环境的营造,做到“近悦远来”,并以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为出发点,着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让永春成为新时代生态产品发展的领头羊,是下一步需要着重谋划的重点。

据了解,泉州的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十分抢眼,已有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永春能否通过“绿票”引擎,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下一个进入百强县的泉州县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