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林宝珍
梁展豪 文/图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9月7日,我们将迎来白露节气。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
白露后,福州天气如何变化?福州地区为什么有“晚稻不吃白露屎”的谚语?此时,养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本期的《谈天说地》,我们来聊一聊白露的那些事儿。
福州这些谚语习俗
和白露有关
白露在阳历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诗经》的《蒹葭》篇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句,指地面水气凝结为露,色白,称“白露”。这一节令,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渐凉。
据《福州民俗》一书记载,福州地区有“晚稻不吃白露屎”的谚语,指的是晚稻施肥要赶在处暑后完成,一过白露,凉风起,气温低,施肥误时而又失效了。
《逸周书》说:“白露之日鸿雁来”。雁属候鸟,白露时节,便从西伯利亚南飞过冬。如果遇上气候骤冷,就会出现“白露风”,晚稻因突然气温趋低,结不出丰满的果实,竟成白穗,影响收成。
气象谚语:“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这说明这一季节天气晴,气温正常,有益于晚稻结实,才有“谷米白如银”的好收成。
值得一提的是,白露一到,海产贝类多已“过时”,只能制作干货,如蛏干、乌鲶干、蛤干等。因为,这时贝类海产品鲜食已失本味了。除了制成干货之外,还可腌成蛏露等地道的风味食品。
在福州,还流传着白露吃龙眼的习俗,有当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的说法。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龙眼可以益气、补血、安神,同时,白露时节龙眼完全成熟,甜度最高,口感最好,这时适量吃些龙眼可以滋补气血、预防秋燥。但也不宜多吃,每天不宜超过15颗,否则易上火。
天气
昼夜温差大
榕城未来十天多雨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
过去一周,福州市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天气。未来十天,福州的多分散性降雨天气仍将继续,其中10日和15日将出现明显降雨过程,福州全市阴有中到大雨;其余时段,福州全市阴天间多云,部分乡镇有阵雨或雷阵雨。
气温方面,7日到14日城区日最高气温为30℃~34℃;15日气温略升高,日最高气温为34℃~37℃。
饮食
茶饮加食补
润燥保阴津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陈永忠副主任医师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茶饮加食补来“润燥、保阴津”。
白露节气期间,气候干燥,适当多喝水有助于润燥保阴津。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约1500~2000ml,可以有效预防秋燥引起的口干、唇干、鼻干等症状。
菊花茶是白露节气的理想饮品。菊花有很多品种,这时候比较适合选用稍微温和一点的杭白菊,每次2~3克,用热开水冲泡。为了增加润燥效果,还可以加一两勺蜂蜜配制成蜂蜜菊花茶。不过,加蜂蜜时,水温最好要降到60摄氏度以下,这样可以保证蜂蜜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往菊花茶里加健脾消食的山楂,或理气健脾的陈皮,或疏肝解郁的玫瑰花,或补中益气的大枣,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菊花性寒,脾胃虚寒、阳虚体质的人不要过度饮用。
饮食上,白露后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莲藕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滋阴润燥,预防秋燥引起的不适。
运动
白露不露身
运动讲究“动”“静”和谐
陈永忠提醒,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气温较低,俗语说“白露不露身”,意思就是到了白露,就不要打赤膊了,否则容易受凉、感冒。
作息时间上,建议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中医认为,清晨太阳升起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升起,此时起床活动,有助于体内阳气的运转,从而使人一天精神饱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步。
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营养师陈慧云说,运动方面,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可散步、慢跑、打球、跳舞、爬山、游泳、做操等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情志方面,秋天燥邪太过,容易引起失眠、情绪波动大等情况,除了滋阴润燥还要疏肝解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笑笑,做一些可令人身心愉快的事情,比如唱歌、爬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