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奖教兴学 “大爱”延续数十载

泉州奖教兴学蔚然成风,社会各界鼎力资助,共筑“大爱之城”

为家乡捐建的昌财学村,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

发放奖教助学金

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黄晓蓉

“海滨邹鲁”泉州,奖教兴学蔚然成风。进入8月,泉州各县市区及其下属街镇、乡村等教育基金会奖教助学活动遍地开花:亮亮教育基金会连续十四年捐资1000万元;泉州“贤銮奖”支出154.45万元奖励1246名优秀师生、南安光前学村发放奖教助学金440万元……多年来,奖教兴学的动人故事,在泉州大地接续上演。

情系桑梓 连续数十年助力家乡教育事业

谈到情系桑梓,捐资奖教兴学典范,南安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郭志贤如数家珍。“那不得不提侯昌财先生了,他在南安几乎家喻户晓。”郭主任介绍,上世纪90年代,侯昌财先生每年出资3万元用于奖教助学;2003年起,他还给家乡的教师每个月发放200元的补贴,这对当时工资仅有几百至一千来块的老师来说,解决了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日前,在源昌集团南安片区副总经理郑伟才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高耸大气的校门、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教师宿舍楼等一应俱全。其中,9号楼药学院4层的制药实验室,不仅配备了高标准的实验器材设备,还配备空调、多媒体等设施。这又是侯昌财先生奖教兴学的一大手笔,目前该校“整装”完毕,过几天将迎来首批1700多名新生。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侯昌财先生对家乡的贡献也一直在增加。”郭主任介绍,还有总投资3.4亿元以上,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的昌财学村,以及出资2亿元为学村引进的首都师范大学优质资源等,时至今日,侯昌财先生的捐款已累计达75亿元,这些基本用于奖教兴学方面。

薪火相传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参与

泉州民间奖教兴学风气浓郁,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参与。

“爱心接力,我们还得思考如何发扬光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清影女士说。1959年以来,黄仲咸及其创办的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累计捐资超7亿元,奖助师生近20万人次,获教育部“尊师重教,振兴中华”奖。

据刘清影介绍,黄先生对自己很抠,对慈善事业很舍得,他将一生积攒的全部财产,悉数捐赠给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为确保公益事业持续运作下去,黄仲咸还首创了“养金母鸡下金蛋”的公益慈善运作模式。“现在基金会这个‘金母鸡’,每年都下一个2000万元左右的‘蛋’,这些收入扣除大楼折旧、修缮、办公支出、税款缴纳等费用,每年实际送到受益者手中的超过1400万元。”刘清影说道。

据南安市芙蓉基金会李扬川介绍,80多年来,李光前先生及其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先生昆仲薪火相传、持续资助,“由新加坡李氏基金捐赠开展的光前学村奖教助学活动已连续开展34年,至今已捐赠5600多万元,激励一代又一代师生努力奋进”。

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2023年市县两级教育基金会累计获捐赠近9亿元,今年初首次召开全市奖教强师大会。“今后,我们将常态化开展奖教强师活动,重奖全市知名教师,激励广大一线教师勤学笃行。”泉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