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警惕持续性暴雨的“温柔杀”

我省此次暴雨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区域叠加、局地累计雨量大,需加强防范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

消防救援人员转移被困群众

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 郭思琪 毛朝青 通讯员 廖玥) 9月21日起,受冷空气和季风槽的共同影响,福建沿海地区开启持续强降水模式,纷纷加入“暴雨群聊”,多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23日,沿海地区有暴雨,其中漳州、厦门、泉州和莆田有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龙岩和其余地区局部暴雨。24小时累计雨量50~120毫米,局部250毫米;最大小时雨量70毫米。福建省气象台23日7时将“暴雨预警”提升为Ⅱ级,根据《福建省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省防指决定9月23日7时提升防暴雨应急响应为Ⅲ级。

乍一听“强降水”“暴雨”等字眼,很多人不禁联想到瓢泼大雨倾盆而下的场面,但暴雨的“打开方式”不止这一种。针对近期持续性暴雨过程,气象专家进行了解读。

首先要对暴雨进行一个名词解释:24小时累计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被称为暴雨,按其降水量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至99.9毫米为暴雨;100毫米至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福建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高珊表示,暴雨有“暴虐”型的,也有相对“温柔”型的,比如50毫米的降水在24小时内相对均匀地落下,和50毫米的降水在1小时内下完,从强度上给人的直观感受肯定是后者更为猛烈,但二者都达到了暴雨级别,暴雨强调的是累积值。而此次暴雨过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区域叠加、局地累计雨量大。

对于上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活跃的季风槽在华南沿海到台湾海峡一带摆动,遇上南下的冷空气,冷暖对峙下就激发出了暴雨云团,这条暴雨云团在西南气流的引导下,形成了“列车效应”,不断地经过福建沿海上空。

那么如何理解“列车效应”?它是指有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就像人站在一节节经过的列车面前,接连不断地感受到一节节车厢经过时,带来的巨大声音和冲力,影响效果不断叠加,导致灾害加剧,易造成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高珊提醒,23日福建沿海地区仍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24日起雨势有所减弱。因暴雨落区重叠,暴雨灾害风险等级较高,仍需重点关注并加强防范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

□现场

暴雨下的紧急救援

平潭消防转移被困群众25人

海都讯(记者 梁展豪 通讯员 薛晶晶 文/图) 9月21日20时至9月23日12时,因强降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消防救援支队接到社会救助类警情10起,出动人员82人、出动车辆12车,转移被困人员25人、救助被困人员2人。

其中,9月22日23时19分,君山镇芦南村麒麟大道西段1号附近,由于暴雨天气,水位急速上涨,车辆泡水无法启动,9名群众被困车里。根据现场情况,消防救援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利用救生圈、救生衣实施转移,由于水流湍急、风较大,消防救援人员分批次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

9月22日23时50分,金井镇沧海村一民房进水,有2名老人行动不便被困家中,需要协助转移。接到报警后,北厝消防救援站立即赶赴现场救援。行驶至沧海村上厝附近,由于多道路因持续强降雨导致路面淹没,车辆无法继续前行,消防救援人员下车徒步前往救援。到达现场后,因被困人员家中水位较深,老人无法徒步涉水,消防救援人员以背负的方式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移交给现场民警。

9月23日8时34分,受持续强降雨的影响,君山镇磹水村一房屋被淹,有4名人员被困。接到警情后,立即调派特勤站赶赴现场。经侦查发现,原本的通行要道因强降雨的原因导致路段损毁,消防员通过牵引绳固定转移被困群众,并联合村干部对损毁道路用警戒绳进行隔断封锁,避免群众再次受到生命财产损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