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邹文清
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长汀。”这句“艾氏之赞”早已广为传诵,然而盛名之下,在艾黎(1897—1987年)晚年所著《艾黎自传》中竟然查不到任何对凤凰、长汀的回忆叙述。这就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艾黎到过凤凰、长汀吗?他真的说过它们是“中国最美小城”这句话吗?
艾黎的三次长汀行
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了60年的著名国际友人,艾黎在抗战期间参与领导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工合”)及1950年以后长年访问、漫游、宣传“新中国”,可谓踪迹遍及中国。可能仅除西藏、台湾、澳门外,他涉足了现今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
艾黎是到过长汀的。第一次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5月。民国三十年(1941年)《长汀县志·实业》载:“‘七七’事变起,我国为谋军需民用品自给自足,以抵御敌人经济战略政策起见,遂有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之产生,未经年而工合社之组织遍及于各省。我汀之有‘工合’事业,始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时协会派英籍技术顾问艾黎来汀考察。五月四日,正式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长汀事务所。现派邑人范绍康主其事。”
这里需说明的是,当时新西兰仍属英国自治领,故艾黎时为英国籍。县志还记载长汀因地制宜成立了各类工合社,有油纸社、机器社、文具社、雨伞社、印刷社、榨油社、弹棉社、炼铁社、造纸社、砖瓦社、炼糖社、卷烟社、铸锅社、面粉社、针织社、纺织社、斗笠社、缝纫社、染织社、锯板社,共计20类34社,全年生产总值达百万元。其中,造纸社是最主要的。
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总部在武汉成立,由艾黎任代理总干事,国民政府任命其为行政院技术顾问。随后,设立西北区、东南区、西南区、川康区等办事处,办事处在各县设事务所、指导站。东南区办事处的工作范围包括江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所涉县份主要集中于赣闽粤接合部的客家大本营,即曾经的红色中央苏区。
《艾黎自传》中说:“1939年5月,我结束了在福建、浙江和安徽的一次视察之后回到江西赣州。”“来自福建沿海的福州和厦门的难民工人,生产了非常有用的油纸伞。”这些简略的“福建”之记,文字之中也隐藏着艾黎的长汀之行。
艾黎的第二次长汀之行在1940年秋,受到了“工合”干群热烈欢迎,当地为其举办了隆重的酒会、宴会。第三次长汀之行在1974年11月,艾黎在长汀寻觅了“工合”旧址。
为何会有“艾氏之赞”
如此,可以确定艾黎确实是到过长汀的。那么,艾黎说过长汀、凤凰是“中国最美小城”吗?
还是先说长汀。艾黎是极其赞赏长汀之美的。1952年艾黎在上海出版日记体英文回忆录——《有办法》(同年香港出版中译本,名《旅华廿五年》。后多次再版)。其中1951年4月23日在北京的日记,回忆了开展“工合”东南区福建、江西时的工作,于长汀写道:“长汀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Changting is one of the most lovely of the smaller Chinese cities)。从江西穿过密林小径到达这里,沿途常可遇到穿着斑斓之衣的少数民族。长汀,广东和平,甘肃敦煌,因其令人难忘之美,在我记忆中占有特殊位置。记得在长汀的一个夏日黄昏,一条小溪边,一排水车转动木碓舂米,丛树绿草作其优美背景。我们一群人把衣服扔到草地上,潜入清凉水中。一位粗壮的老农妇放下柴担子,坐下来望着我们,丝毫不以我们的裸体为忤。”
1941年第一期《工业合作月刊》载:“长汀为福建‘工合’的策动地,亦为福建‘工合’的中心……自‘七七’抗战烽火掀起后,它居然成为福建抗战的大后方。它富有蔚然无际的竹山和森林,并遍地蕴藏着多量矿产亟待开发,以充实战时物资。抗战后人口突然增加,街市更趋繁荣……汀地曾遭敌机数度的狂炸,反而加强了长汀人民敌忾同仇的坚决意志。长汀的建设事业,更呈现得一个生气蓬勃的姿态……长汀的‘工合’事业已有了相当的进展,前途隐弥了无限的希望。”
可以想象,长汀优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客家风情,厦门大学内迁形成的浓郁文教氛围,抗战大后方的蓬勃生机,“工合”事业的可喜进展,让艾黎全方位感受到了“长汀之美”。因而,他早于1951年即在北京回忆赞美“长汀是中国最美小城”。
至于凤凰,似乎还查不到艾黎对其赞美之语。不过,艾黎久为中国多娇山水而折腰,《艾黎自传》说:“我到过中国许多地方,感到山水之美。”《在湖南山水之间:1962年秋》就赞美湖南“几乎空灵的美景”,有着“山丘、森林和溪流的壮丽景色”。
长汀、凤凰是当之无愧的古城和美丽山城,都名列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在唐代设汀州,有“客家首府”之美誉。南宋《临汀志》说它“例以山水郡称赏”,知州陈轩有诗句“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明代文学家王世懋甚至说:“汀州山川之胜,多于建(州)、延(平)。”而建州有福建最胜之武夷山水;至于凤凰,“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沈从文(1902—1988年)《边城》等湘西小说、散文更是让“凤凰之美”蜚声中外。
黄永玉推美之功
说到沈从文,就要提及他的表侄、同是凤凰县人的著名画家黄永玉(1924—2023年)。黄永玉是艾黎的朋友。1977年,艾黎八十岁。黄永玉作画为之祝寿,上题“长寿,送给八十岁的朋友艾黎,丁巳年黄永玉作”。黄永玉早年在厦门集美求学、在德化学习瓷艺,晚年自传体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记其1943年19岁时途经长汀去赣州,对长汀美食留下深刻印象。
当艾黎与黄永玉聊起都曾经历的凤凰、长汀时,他们会说什么呢?1980年5月《花城》杂志第五集所刊黄永玉于1979年12月31日成文的《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一文,开篇即说:
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
原来,这句著名的“艾氏之赞”大约出于1979年艾黎对黄永玉之说。伴随《花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巨大文学影响力,以及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之热,“艾氏之赞”不胫而走,风靡中国。
因而,“艾氏之赞”的风行与其对凤凰、长汀文旅事业勃兴的助推之功,不应忘记黄永玉。
澄清“第一”“第二”之分
“艾氏之赞”传入凤凰、长汀,两地皆为之自豪与珍重。沈从文、黄永玉都是1988年版的《凤凰县志》顾问,县志《大事记》中的艾黎“称赞凤凰是中国两个美丽的山城之一”,应该就是出于黄永玉之记。而在1986年,长汀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年文本执笔人之一回忆,文本的扉页就曾大书“艾氏之赞”。
1987年10月7日,长汀人士前往北京拜访艾黎,问及“艾氏之赞”,艾黎纠正了“第一、第二”之分,他说:“我是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长汀。”艾黎还当场为即将出版的《长汀纸史》英文题词:“祝美丽的长汀全面发展。”2个多月后,艾黎辞世。
路易·艾黎以在中国生活工作60年,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与无私帮助,使之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著名国际友人。但是,除了相关行业之人,对其生平事迹能有较多了解的,可能并不会太多,甚至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因“艾黎”这个貌似的女性之名,他竟然被尊称为“新西兰女作家”。至于“艾氏之赞”出自何处,更是绝大多数人无从知晓的,甚至有艾黎在“工合”期间于长汀就发出长汀、凤凰是“中国最美小城”之赞的离奇之说。
而随着“中国两个最美小城”的“艾氏之赞”的风行,乘借文旅勃兴之东风,依助互联网资讯搜寻之便利,闻听艾黎之名并对其生平事迹有了解的人已越来越多。因而,某种程度上可说,艾黎成就了凤凰、长汀,凤凰、长汀也成就了艾黎。凤凰、长汀,有幸成了美丽中国、中外友好的一对极佳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