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泉州鲤城:品质名城 现代都市

江南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化新城渐显雏形

古城人流如织,世遗魅力不断迸发,构筑起文商旅融合新生态(吴彩明/摄)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李泽波 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鲤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能级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谱写了鲤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鲤城区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329.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位居全市第2,全区经济发展质效积极向好。

展望未来,鲤城将锚定建设“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目标,全力推进“活古城”“战江南”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谱写“品质名城·现代都市”鲤城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改革成效

改革事项突围破局,撬动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鲤城区积极探索推行“大部制”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构建“1+N”组合结构,营造“统+分”工作格局,提供“优+调”制度保障等举措,创新打造人力资源统筹、行政成本精简的多部门一体化融合运行模式,从机制上破解有效工作力量不足、干部担当闯劲不强难题。该项目获2023年度全省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和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百优案例。

大部制改革是鲤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鲤城区全力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活力、激活动能、破局突围。组建古城保护发展和江南片区建设两大指挥部,构架古城新区双指挥建设体系。全市首创“多网合一、一网统管”机制,全市率先建设社会治理联合指挥中心暨“一网统管”智慧平台,推动建立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实施“大督查”工作机制,穿透落实、一抓到底。设立鲤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古城见义勇为司法关爱促进会等慈善基金。创新重大项目“双业主”管理工作机制,2023年首次获得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探索“1+2+N”国企发展模式,组建国投、文投、江南城建三大区属集团。综合执法领域改革全面铺开,成立综合执法协调指挥中心,6项执法权下放街道。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就地改造升级,标准化园区 “多点开花”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是实现“强产业、兴城市”的重要举措。

盘活闲置用地,建设标准厂房、产业赋能中心、智算中心……近两年来,鲤城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科创中心,出台一揽子政策,对项目用地容积率、亩均效益等作出明确要求,鼓励企业入驻标准厂房、发展纺织新材料产业等,打造强势产业联盟。

在科创中心试点带动下,周边火炬电子、海天材料等民企就地改造升级,标准化园区实现“多点开花”,新增产业空间超50万㎡。谋划新塘、工矿、奇星、华塑四大连片改造项目,聚力打造“产城人文安”五位一体创新融合工业园区,破解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空间瓶颈,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产业进阶之路。

与此同时,鲤城区锚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两条区域优势产业链,持续推动星云智慧与七星电气、桑川电气等电子信息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促成中科共配与火炬电子、恒劲科技建立上下游关系,实现产业链融合提升,创新发展。

关键词 民生发展

推行系列惠民举措,保障民生福祉

鲤城锚定“百姓富”目标,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行一系列惠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

鲤城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过江战略,让好学校办在“家门口”。一方面,积极扩增优质学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另一方面,提升教育品质,组建“名优校+”办学共同体,打造名校集群。

持续开展卫生健康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基础服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运用好辖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针对辖区多老旧小区,普遍存在零散、失管、老旧等问题,鲤城通过党建引领进小区、专业物业进小区、智慧管理进小区等方式,打造住宅小区长效管理品牌,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鲤城区深入实施“活古城”“战江南”战略和“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大力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资源配套加速升级。

推进江南新区片区更新,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鲤城繁荣片区城建·田中里安商房项目、金泰花园二期、城建·满堂里等安置房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繁荣大道(笋江—内环路段)全线通车,改造升级南环路、笋江路等城市主干道、岔路口,爱国路、池峰路等7条断头路顺利打通,8条道路完成微整治。

建成投用鲤城城市会客厅,全方位数字化展示鲤城高质量发展成果。启动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作为全市首个“华侨+文旅”项目,将助力华侨文化、闽商文化活态传承。落地鲤城万达项目,将填补该区域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空白。泉州演艺剧场综合体项目也将落户站前大道西侧片区,拟建设一座大型演艺场馆,打造一台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演出。

而位于古城范围内的鲤城区红梅新村危旧房屋改造更新项目,是迄今为止泉州古城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低效居住片区改造项目,该项目即将完成房屋腾空、拆除,不远的将来,一个高品质小区将在此拔地而起。

关键词 文旅发展

擦亮文旅招牌,古城游持续火爆出圈

近年来,鲤城区持续加强文旅推介,不断擦亮“兴文旅、展形象”金字招牌。2024年上半年,泉州古城游持续火爆出圈,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93.7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7.17亿元。

鲤城全力争创世遗宋元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稳步推进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古城街巷提升项目及状元街立面整治等古城保护提升工作。活化利用苏廷玉故居、庄正故居、后城140号、锡兰侨民旧居等历史文化建筑,打造展览展示空间,并推出“刺桐博物之城”线上平台,以数字科技赋能文旅发展。

积极构建世遗典范IP新体系,加快海丝文化、姓氏文化、生肖文化、“猴齐天”等文旅IP开发和转化等;举办首届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百年中山路庆典等重磅活动;联动丝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区,发起“丝路友城联盟”,建成闽疆、闽藏、闽宁桐悦文化馆,打造泉州古城“超级会客厅”“大秀场”。

在闽南文化的保护、传承、活化、传播方面积极创新实践,打造“鲤承文化”“花开刺桐城”品牌。开展“花开刺桐城”闽南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策划闽台青狮展演、闽台龙舟邀请赛、福建南北划拳展演赛等40多项活动,构筑海峡两岸、丝路沿线城市、海外华人华侨文化交流的桥梁。创新构建闽南语保护传承“七个一”体系,包括线上闽南语语音词典、闽南语校本教材、“泉腔鲤音”闽南语公益自学平台等。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海丝金融法务区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鲤城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通过“六个一”20条改革措施,推动行政审批相对集中、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下沉,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改造提升,打造“全速办”政务服务品牌,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加便捷高效。

鲤城高标准推进泉州海丝金融法务区建设,采取“一庭两中心”模式,以金融元素为核心、以法律服务为支撑,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合现代金融服务、私募股权投资、综合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智慧法务建设等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法务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