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31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脚踩泥土 用心传递司法温情

老戴擅长于从情与法当中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老戴分享自己的陪审故事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我来自人民,脚踩着泥土,将群众矛盾处理好,传递司法温情,才能对得起这个光荣的称谓。”对于“人民陪审员”身份,69岁的戴吉成有着自己的见解。

人民公社保卫员、镇综治办主任、普法办主任、农机站站长、人民陪审员……作为一位从乡镇综治办主任岗位退休的政法综治老兵,老戴的工作经历丰富,从1976年开始工作到2015年退休又返聘,他历经了许多岗位的洗礼。虽然曾获得“全省先进综治办主任”荣誉,但最令他难忘的还是当“人民陪审员”的那些往事。

“从2005年到2020年,我连续当了三届的人民陪审员。”老戴说,陪审员被称为“不穿法袍的法官”,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审判。对人民群众负责,这要求他不仅要当好审理案件的“陪审员”,还应做好法院与群众沟通的“联络员”、为身边群众提供法律知识的“咨询员”、群众工作的“调解员”、宣讲法律的“宣传员”,以及确保法官公正裁判的“监督员”,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

凭借长期的基层综治政法工作经验,老戴充分发挥自己熟悉地方风俗、人文情理的优势,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充分施展自己的调解技能,用仁心配合法官审理每一起案件和调解工作,协助成功调解各类纠纷超3000件。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4年调解的一起村委会与17名承包户之间的发电厂承包合同纠纷。

老戴说,这家发电厂属于上世纪70年代建造起来的村集体财产,当时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发电厂大坝被洪水冲垮要由谁花钱来修建。因为合同里面没有写清楚遇自然灾害受损由谁承担,加上有个别村干部参与承包,所以把责任推给村委会,因此产生纠纷。这个村有超过万人的人口,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群众集体上访,于是老戴向法官建议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来考虑,既要优先考虑集体利益,也要兼顾个人利益,可以先尝试调解。

“调解当天有近百名村民在法庭外面等待结果。”老戴与法官先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将双方当事人分开,用农村朴素的语言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让意见相对接近,找出调解方案。然后,采用“面对面”的调解方法,召集双方进行调解。经反复做当事人工作,双方被老戴与法官的真情所感动,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使得承包户能够继续经营发电厂,为村庄提供照明和辖区企业生产用电服务。

虽然老戴已经退休,但说起他,南安法院洪濑法庭的法官仍称赞不已。法官们说,老戴很善于从情与法当中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就像一名独具仁心的医者一样,总能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化解人民群众的心中疙瘩。

2019年7月,南安法院召开新任人民陪审员岗前培训暨就职宣誓,老戴作为全省优秀人民陪审员受邀参加。他与新任人民陪审员分享了自己的陪审故事,鼓励大家做好人民陪审员的职责,与法官一道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初,老戴还被洪濑法庭聘为社会监督员,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