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34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实效创品牌 泉州市科协在实干笃行中凝聚奋进力量

2024年6月,泉州市科协举办第七届泉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黄世界为获奖者颁奖

202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来泉开展考察调研和技术对接活动

N海都记者 俞志村 通讯员 王晓珠 文/图

2024年,泉州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重实效创品牌年”活动为主线,紧扣“四服务”职责定位,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攀升、更有声色。在一年的实践中,泉州市科协整合资源、集中精力,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批有分量、有厚度、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科协智慧,以实干实绩彰显新时代科协组织和科协人的担当作为。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科协事业发展根基

泉州市科协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弘扬党建主旋律,切实做到将党建工作与科协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一年来,泉州市科协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研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引导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践行者、推动者,始终以奋发有为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见行见效,切实增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泉州市科协还注重抓紧抓牢科技社团党建,先后指导10家市级学会及其党支部完成换届选举,通过党建“书记抓”“抓书记”的双层落实机制,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敢于担当的科技社团党务工作者队伍,确保市级学会的党建工作始终走在前列,为科技社团有效发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重要主体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党建的持续深化与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实践,为全市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事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引智聚才,开创创新驱动发展局面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泉州市科协聚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以产聚才,优化柔性引才模式,培育认定7家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37家博士创新站,柔性引进近50名领军专家服务经济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市科协建设科技专家库,遴选入库专家近1000名,为科技专家更好发挥科技决策咨询作用搭建平台。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了全社会对于科技进步的高度关注与热情参与。

泉州市科协还持续深化“院士专家泉州行”活动成效,先后邀请郭光灿、刘嘉麒、郑兰荪、周济、高天明等15位院士、110余位专家莅泉考察指导和技术对接,深入蓝深环保、八马茶叶、固美金属、九牧厨卫等企业,召开泉州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座谈会,为企业技术需求、发展瓶颈“把脉问诊”,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

高端智力必然能为全市整体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源泉活水。泉州市科协主动作为,创新人才服务联系举措,推动出台《泉州市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省首创“六个一”联系机制,整合10个市直部门服务资源,以情感温度提升科技浓度,以一流服务招引高层次人才,为泉州引智、引技、引资。

强化品牌锻造,打造科普服务多元平台

今年1月,泉州市科协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科普融媒体中心,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立足于增加科普供给,拓宽科普传播渠道。通过与医院、高校合作创作科普原创作品,邀请本地医学大咖讲健康科普等,制作推出更具亲和力、更受认可的“名医科普”“科技馆有约”“鸟瞰科学”“科学实验秀”等科普栏目,目前短视频发布量达319个,总播放量近百万次。泉州市科协还建立发布全市科协系统信息员队伍,在黎明职业大学建立了首家科普融媒体工作室,打造一批集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宣传平台,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融媒体产品,力求实现科普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与此同时,泉州市科协还持续打造“科技社团讲科普”品牌,整合学会资源,创办“东海科普大讲堂”,线上线下活动参与人次超180万,面向全市征集“百佳”科普原创作品,引导社会各界重视科普、参与科普、践行科普。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科协牵头举办2024年泉州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并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全民科学素质知识挑战赛。这期间还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科普盛宴”。

泉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稳步提升,至2023年达14.2%,居于全省前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点燃公众科学热情,泉州市科协格外注重激发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热情,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泉州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委文明办首次开展泉州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科技志愿活动”典型案例学习宣传活动,遴选发布一批典型案例,并在各主流媒体平台集中展播典型案例宣传视频,全方位讲实科技界创新争优的累累硕果、讲透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奉献精神。

泉州市科协还广泛开展银龄科普、社区科普等专项行动,丰泽华丰社区和晋江曾林社区入选全国百佳科普服务典型,成为全国社区科普工作的示范标杆,推进科技小院建设,先后培育7个全国科技小院。这些行动有效加强了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同感,也进一步拓展了科普的社会参与面。

拓展科技教育

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泉州市科协大力推动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直属单位市科技馆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实践重要平台的优势作用,一方面立足“常展常新、展教并重”,推出了“雨林秘境”等临展项目,开展科学实验秀等科普展演活动394场次,年群众接待量55.2万人次,为繁荣中央商务区聚集了人气;另一方面创建中国科技馆全国区域性科学教育中心,推进“馆校合作”模式,与8家中小学签约合作,共同开发科学探究课程,将科学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泉州市科协还积极承办了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组织举办泉州市青少年无人机、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赛事,吸引了超过1.5万名师生参加等,办赛规模及影响力逐年扩大,在省赛、国赛中连续多年走在前列。这些科技竞赛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科技创意的平台,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切实打造了覆盖全市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逐步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后备力量。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青少年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泉州市科协着力拓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外延,动员九牧集团等社会力量联合开展“三个一”科普关爱活动,惠及学生1.1万人次,补齐了薄弱地区科技教育短板;同时,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红领巾讲科学家故事”大赛,组织院士专家深入21所学校,以“大手牵小手”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快培育科技自立自强后备人才。

泉州市科协在科普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建设了更为立体的科普服务平台。泉州市科协逐步打造了具有泉州特色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分馆涵盖医学、农业、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推动科普场馆集群化发展。目前,泉州市科技馆分馆已达到15家,通过联动展览与活动,优化了科普资源的配置,也有效提升了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展望2025:

围绕中心,勇毅前行笃行不怠

泉州市科协将继续推进全市科协事业发展打牢基础、再创品牌,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强自身建设为主攻方向,持续强化和彰显科协组织功能,擦亮活动品牌成色,提升科协在全市中心大局的贡献度。创新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推进高质量科普供给,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迸发活力,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推动科协事业发展再上台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