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习记者 何丹莹/文
记者 王灵婧/图
福州“三条簪”出圈,带火了银器制作。在三坊七巷,省级非遗畲银传承人林伟星正沉浸在银雕创作中。在林伟星看来,一套古朴的银雕工具,就是他与过去对话的桥梁,一凿一刻间,都是对畲族文化的致敬,入行三十余载,他以匠心独运,将畲银之美绽放于方寸之间。
百年传承 完整保留五大技法
畲族银雕,2011年5月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保护名录”。早在宋元时期,随着闽东产银业兴盛,将银饰和服饰结合作为日常装饰品的习俗就已流行。
林伟星的家族,便是从泉州迁徙至福州再到宁德,一路传承,完整保留了畲族银器工艺“操、凿、起、解、披”五大技法。
“我的银雕技艺是传承元代宫廷银雕巨匠朱碧山一脉,已经传承百年了。”在林伟星的讲述中,他最开始并不喜欢“打银”,甚至一度想要逃离这个家族传统。
2003年,林伟星在深圳大学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的学业。毕业多年,在权衡家族发展后,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归家族,重拾打银旧业。“再次接触畲银后,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奇妙与喜爱。”2012年,林伟星正式接过父亲林仕元的接力棒,成为家族第五代掌门人。
如今,林伟星已经入行三十余年,他创作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作品。此外,他还慷慨捐赠了百年前的传统银雕工具,现保存在世界技能博物馆中。
口口相传 是银饰也是艺术品
在林伟星的工作室里,小小的打银桌上摆放着不少工具,还有一个尚未完工的银盘。白炽灯下,银辉闪烁,随着林伟星手中银锤的每一次精准敲击,银盘上逐渐显现出细腻的纹路和生动的图案,一件银雕艺术品正慢慢成形。
“畲族银器制作主要包括‘操、凿、起、解、披’5大技法和‘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4种工艺。”林伟星一边敲打,一边介绍道,在制作一个银器作品时,他需要从熔银这一基础步骤开始,依次经历打坯成形、精细雕刻、过火焊接、细致抛光与清洗等多个环节。
林伟星的作品多为畲族日常银器,但却能看出独特技法,这套技法是世代传承下来的,那会并没有书面材料,仅靠口口相传得以传承至今。
在林伟星看来,打破陈规是让畲银技艺焕发生机的关键。为此,他特意打破家族“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还在家族内部“广撒网”,以培养他们对这门技艺的兴趣与热爱。同时,他还积极走进高校,让畲族银器制作技艺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