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福州梁厝发现兽面纹瓦当

由文化志愿者在拆迁砖瓦堆旁捡到,这片瓦当似人似兽,表情独特,专家对其年代和来源各有看法

在梁厝发现的兽面纹瓦当和团寿纹瓦当

▲2021年冶山观邸工地出土的兽面纹瓦当 (来源:福州考古)

▲2021年省级机关医院工地出土的人面纹瓦当 (来源:福州考古)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受访者供图

近日,福州市检察院文化志愿者程慧在梁厝村捡到一片图案十分奇特的瓦当——眼、鼻、口俱全,既像是兽,又像是人;既像在哭,又像在笑。这是什么瓦当?又是做什么用的呢?专家对此各有看法。

似哭似笑的瓦当,像个神秘“表情包”

程慧介绍,这片瓦当是他10月6日在三江口梁厝村落附近路边的拆迁砖瓦堆旁捡到的,同时捡拾的,有3片瓦当,其余2片为团寿纹瓦当。这片兽面纹瓦当两侧带有半圆形“耳朵”,与之前在福州发现的人面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都十分不同。瓦当的整体表情非常奇特,兽面大眼圆睁、张口露齿,表情夸张且拟人化,充满生活气息,似在大哭,又似在大笑,像个神秘“表情包”。

据介绍,瓦当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形的挡片,最早出现在28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瓦当最初呈半圆形,没有图案,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圆形,图案、纹饰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寄托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它来自南朝?宋朝?明朝?

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前馆长欧潭生初步推测,这片奇特圆脸瓦当可能是南朝(420年—589年)晚期的兽面纹(虎头纹)瓦当,其工艺风格和南京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兽面纹瓦当类似,或是受其影响。

从2013年开始,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配合福州城区基本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一批六朝云纹、人面纹和兽面纹瓦当,其风格特征与南京六朝时期人面纹瓦当接近,但具有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其时代上限大致在西晋(265年)至东晋早期(317年)。据了解,南京人面纹瓦当仅在东吴至东晋早期短暂盛行于今天的江南一带,之后因改朝换代,被与中原有直接传承关系的兽面纹瓦当取代,因此人面与兽面瓦当图案的寓意至今没有定论。欧潭生据瓦当纹样推测,此瓦当或曾镶嵌于官署或大户人家屋檐下,用以彰显高门威严。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文博研究馆员张勇则从瓦当质地推测,该瓦当断代可能为宋朝或明朝。他表示,兽面纹为晋至唐流行的纹饰,风格各异,但当时的兽面纹瓦当直径较大,此瓦当直径很小,可能在宋明时期用于寺庙建筑。且瓦头与瓦身之间用水泥糊住,可能在现代存在二次利用。但此纹样确实比较独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