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嘉琪 通讯员 林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为进一步破解村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区域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2023年6月,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君山片区管理局党委在原有村级行政区划、村民自治主体、财务管理体制、目标考核奖惩、村干部职数配置和经济待遇“五个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互联互动、功能发挥、解决问题的标准,对下辖53个村居进行组织联建,统筹设立9个联合党委。其中,大坪村、昆湖村、湖山村、洋中村、芦北村5个村因相互接壤、业缘相近,跨村组建了大坪联合党委。
自挂牌成立以来,大坪联合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联合党委“六共”工作模式,统筹推进联建村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助力形成治理连心、资源连用、发展连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治理连心
多元联动共治
过去各村之间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一些相邻村在协调解决矛盾性、争议性问题时,常常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自联合党委运行之后,联建村之间握指成拳、抱团发展,能够共同协商解决各村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中产生的问题,实现了“1+1>2”的良好效应。
“前不久,大家就在党建联席会上集体协商讨论了大坪村产业路拓宽的事。”大坪联合党委副书记、大坪村党总支书记曾华俊对这次会议印象深刻。
因道路设计问题,大坪村产业路部分路段(与昆湖村交界处)在施工过程中收窄至3.5米,与周边其他路段宽度(6米)形成截然反差。鉴于收窄路段附近有拐弯角,不仅影响了运砂车等中大型车辆转弯通行,也对大坪村、昆湖村以及沿线村民的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又因收窄路段两侧分别涉及永久性农田和大坪村红色阵地项目,问题较为棘手。
“解决路径很简单,就是依托党建联席会议,集群智、聚群力,使区域内的问题在区域内得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片,矛盾不上交’。”曾华俊解释道。
在联合党委党建联席会议上,大坪联合党委班子成员、联建村包村干部联合会商、共谋对策,并指定专人动态跟踪落实。两周后,在不破坏永久性基本农田和不影响周边项目建设情况下,大坪联合党委与项目施工方达成共识,顺利将收窄路段车道拓距至6米左右,保证了车道宽距的贯通延续。
“建立实施联合党委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是搭建联建村共商、共谋、共议平台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联合党委工作制度,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联合党委赋权赋能力度,推动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真正做到共同‘坐下来’谋划事、‘静下来’协商事、‘动起来’推动事,使党建联建真正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君山片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大坪联合党委书记程波说道。
资源连用
阵地联建共享
依托大坪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大坪联合党委坚持服务连片提升,聚焦“一老一少”需求,打造综合性红色服务阵地,让辖区及周边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自大坪村公益学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课以来,大坪联合党委及周边南楼、大中等村120余名儿童便有了新去处。绘画、书法、口才等免费课程极大丰富了周边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助力青少年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充电赋能,学堂的设立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
今年9月底,位于大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附近的“红心饭堂”(又名长者食堂)建成投用。为了提高服务的精准性与高效性,“红心饭堂”为60岁以上的困难户、特困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堂食服务。在用餐价格方面,聚焦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老年人,配套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力求让老人们“应享尽享”“食有所依”。在配餐对象上,针对行动不便的长者,大坪联合党委还将动员辖内党员干部、志愿者提供送餐上门的暖心服务。
除了办好民生“食”事,做好“红旅”融合文章也是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题中之义。大坪联合党委实施打造以党建为引领、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培训深度融合的大坪红色阵地项目,同时引入专业文旅运营团队,将“红色阵地产业链”进一步辐射拓展至洋中、芦北等联建村,形成“红色旅游吸引人、红色精神感染人、融合业态留住人”的集聚效应,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目前,红色阵地运营中心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展陈设计装修。整体空间以“现代红色记忆”为主题,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以及XR等技术,打造有剧场感、科技感、沉浸感的特色展馆,投用后将成为实验区红色旅游线路的又一热门打卡地。
发展连片
产业联兴共富
大坪联合党委全面掌握联建村资源要素,立足传统农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确定以“现代农业+两岸特色农业”连片发展作为区域业态发展的主要方向,致力走出一条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协同化的发展道路。
2023年以来,大坪联合党委发挥大坪村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马铃薯、番薯等农作物在辖区内实现连片种植更大规模、农业收成更高产量、农副产品更优品质。以大坪村坪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湖村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芦北村好收成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种植大户,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化农机投用、选种脱毒新品种等带来的叠加效应,其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的亩数不断突破、产量逐年提升、效益持续释放。
2023年,坪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培育的花生、番薯等4种农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审,首次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而在今年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公司参展的番薯更是荣获“最受欢迎产品奖”。
今年以来,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坪联合党委及周边种植马铃薯等农作物近2000亩,其中马铃薯亩产量更是超过4500公斤,打破了平潭历史以来最高纪录。
而随着台企坪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然研学有力教育基地相继在大坪村、芦北村落地,两岸特色休闲农业也在大坪联合党委蓄势铺开。其中坪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台湾黄金百香果为主要种植作物。在近15亩的薄膜大棚内,黄金百香果藤蔓绿意葱葱、恣意生长,其果实肉质香甜、汁水充盈、果香沁脾,让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赞不绝口。
“目前,黄金百香果每年亩产可达2000斤,亩产值约2万元。接下来,我希望做百香果的二次加工,生产百香果蜜饯、百香果汁等产品来延伸百香果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坪兴公司负责人刘任兴(台胞)说。
为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坪联合党委着力规划统筹,不定期组织开展经验分享交流,持续引进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其中板栗蜜薯正是大坪联合党委引进的新品种之一。
“我们了解到这一新品种蜜薯口感细腻,在山东等农业大省市场需求旺盛,所以前期进行小规模试种,后续根据试种结果进行推广,希望能为村民带来‘甜蜜’收益。”曾华俊说。
在大坪联合党委的推动下,来自山东省的薯苗专家不仅为坪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提供了试种薯苗和技术指导,还签署了蜜薯回购协议,实现了农业产销一体化。
“联合党委是实验区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创新举措。”程波表示,大坪联合党委将努力做到有事一起扛、有难一起帮、有令一起上,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