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
受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内最强耀斑爆发的影响,继10月7日晚、8日凌晨及夜晚之后,10日晚至11日凌晨,我国北方再次发生极光现象,这次极光强度大、范围广,堪称一场豪华版“极光盛宴”。
去年12月以来,国内多地网友拍摄到的极光照片、视频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曾经要到极地区域才能看到的美丽景象,如今在国内就能看到,由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他们将“追极光”列为旅游目的之一。对此,有天文专家提醒,观测极光必须先考虑安全因素,并根据情况做好保暖的准备,防止遭遇失温等意外。
追光
幸运地看到
极光和流星雨同框
今年32岁的小张是“追极光”的一员,平时工作之余会去拍摄一些有趣的天文现象。小张说,自己在2009年曾看过一次英仙座流星雨,当时自己被那壮观的场面所震撼,此后“念念不忘”。大学毕业后,他开始拍摄星空。去年年底,他得知2024年太阳活动会相对频繁,拍摄到极光的概率有所增加,就有了去拍摄极光的想法。
8月初,小张了解到,8月12日会出现一次强烈的太阳活动,有机会看到极光与流星雨“同框”的一幕,于是决定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进行拍摄。
小张说,之所以选择去内蒙古巴彦淖尔拍极光,首先是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利于观测极光,而且通过查询确认,拍摄期间巴彦淖尔的天气状态好,所以最终选择来此地进行拍摄。
8月12日下午,小张抵达拍摄地架好相机,21时左右,他注意到天空中出现了一抹淡淡的粉红色,“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极光!拍照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手一直在抖”。尤其令他感到惊喜的是,23时左右,流星雨的数量也达到了最大值,“数百颗流星穿过粉红色的极光,那一幕太震撼了。我未来还会继续去‘追极光’”。
小薛是一名从事广告策划设计工作的“90后”,今年他先后在5月和8月两次拍摄到了极光。小薛说,他查阅资料了解到,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也有发现极光的记录,但那时候摄影还不太普及。现在家庭中拥有摄影器材已经很普遍,又赶上太阳活动变得频繁,所以这两年国内很多人都开始拍摄极光了。
今年5月11日,小薛曾去新疆哈密大海道区域拍摄极光,“大海道属于雅丹地貌,环境比较开阔,拍出来的极光能比较完整”。
当天夜里,太阳落山后,小薛看到北方的天空中出现了亮光,他拿出相机对准亮光,相机屏幕里北方的天空已经一片通红。“整个夜空笼罩着我,我能感觉到正前方的天空中有一道道闪光出现。当时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奇妙了。”
今年8月,小薛在新疆哈密观赏英仙座流星雨时,又见到了极光。这次他感觉拍摄极光更加熟练了,“我寻找到了一个比上次更好的拍摄位置,最终照片的构图也比上一次的更完美”。
提醒
“蹲点”须注意安全 做好保温准备
中国气象局表示,一些网友在“追极光”时,忽视低温、黑夜、野外、山路等因素,执意前往安全系数较低、风险较大的环境进行拍摄,不仅将自己置于险境,更让救援难度增加,甚至给救援人员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中国气象局提醒称,追求“极致美景”的前提,应当建立在安全之上。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科学常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各类自然环境风险的应急预案,才能“奔赴山海”,不能仅仅“因为热爱”,更要回归对大自然敬畏的初心。
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告诉记者,近期国内频繁出现极光,和太阳活动周期有关。目前有相应的指标来预测极光出现的概率,指标的值越大,看到极光的概率越高。“在追寻极光时,要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天气晴好,能见度高,没有光污染的地方最好,高纬度地区也相对较容易看到极光。”朱进介绍说。
朱进提醒说,观测极光往往要在户外、山野中进行,因此安全是观测者必须谨慎考虑的事情。“观测的地方有没有野兽、道路情况是否良好,都是需要考虑的。”此外,观测极光的时间是夜间,朱进表示,观测者也要根据情况,做好保暖的准备,防止出现失温等情况。
喜欢追光游的小龙说,他在“追极光”时也非常重视安全要求,一行人特意选择了能开车直达,并且确保有手机信号的拍摄地。“我们会避开极为偏远的地方,也不走非常危险的路线,以免碰到危险的野生动物。”
小薛也表示,他在“追极光”时会提前准备好水、食物和御寒衣物,“拍摄地昼夜温差大,夜间的体感温度较低,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准备”。
释疑
为何今年频繁
发生极光现象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0月10日发布消息,北京时间10月8日8时至10月10日8时,太阳先后发生五次明显爆发活动,其中两次耀斑最强,均达到了大耀斑等级。太阳在48小时内多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其中10月9日的第一次喷发刚好正对地球而来,并且能量物质多、传播速度快。
结合对太阳活动情况的掌握,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判,10至12日可能发生强地磁活动。其中10日晚间到11日晚间,可能出现大地磁暴。
地磁暴的“副产物”之一便是极光。极光通常倾向于出现在较高纬度的地区,但如果地磁暴足够强,更低纬度的地区也有机会看到。通常情况下,距离地面200公里以上的极光以红色为主,100到200公里间的极光以绿色为主,100公里以下则是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的极光,最终呈现五彩斑斓的壮美画面。
10日晚间至11日凌晨,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河北等地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红色极光。
今年我国已发生多次极光现象,强度有大有小。为何会如此频繁地发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存在一个时长约11年的周期。现在正处于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正在慢慢加剧,今明两年或处于高峰期。在高峰期,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显著增加,伴随着频繁的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地磁暴仍存在爆发的可能性,发生极光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星联CSVA联合发起人蒋晨明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