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昙石越千古 彩陶大集结

昙石山遗址发现70周年,史前彩陶联展在福州开展,山东、河南、甘肃等省的彩陶文物一同展出

尖底罐(仰韶文化早期)

展厅内景

鹿纹双耳彩罐(卡约文化)

尖底瓶(仰韶文化晚期)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10月17日,昙石山遗址发现70周年暨《陶源素影——史前彩陶联展》在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得到了省内外21家考古、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共借展文物精品110余件,展览将展出至12月15日。

70年前修堤坝,挖出奇特陶瓦罐

1954年1月7日,闽侯县恒心乡(今甘蔗街道)昙石村村民在村子周围修筑闽江防洪堤坝时,意外挖出了一些样式奇特的陶瓦罐、石器和大量贝壳等。村民们将其上报给国家文物部门,一座距今大约5500至4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新中国福建考古的第一篇章——昙石山遗址就此进入考古视野。

昙石山遗址是福建史前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遗址,昙石山文化是长江以南最早命名的考古学文化。70年来,这里先后进行了10次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先后发现了壕沟、灰坑、祭祀坑、陶窑、灶、柱洞等大批生产和生活遗迹,还发现了200多座墓葬,出土了包括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陶器、玉器和原始瓷器在内的种类丰富、数量可观的文化遗物,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

1997年7月1日,福建省文化厅成立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2005年,福建省政府启动“昙石山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省重点建设项目。2009年10月底,工程竣工,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成为福建省第一个依托史前遗址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得以充分展现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让游客们体味遗址的原始风貌和发掘成果。

70年后办陶展,各省彩陶来捧场

“2021年,昙石山文化遗址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考古项目。这不仅是福建史前文化的考古标尺,也是福建考古工作者的人文标尺。”回顾昙石山考古70年风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源生在开幕式活动上如此介绍。

《陶源素影——史前彩陶联展》也在本次活动中同步开展。据了解,福建的彩陶文化在历史上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福建本地的彩陶文物,还展出了来自山东、河南、甘肃等省的彩陶文物,得到了包括福建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在内的省内外21家考古、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

“国内有彩陶文化馆藏的主要博物馆,我们基本都有去借展。”展览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展览展厅面积700平方米,展线近150米,分为“远古神韵、人面陶画、鱼跃花开、彩陶中华”四个部分,共借展文物精品110余件,其中一、二级文物近50件,呈现了包含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在内的中国主要彩陶文化的完整动线,展览将展出至12月15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