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鱼刺卡喉后“神操作” 女子食管被刺穿

医生提醒,民间流传的“大口吞咽食物”的方法,可能导致异物划伤食道,带来更大的麻烦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福州吴女士(化名)吃鱼时,不慎将一根长约2.5厘米的鱼刺吞入喉。意识到喉咙有异物后,她连吞了几口米饭,又喝了好几大口醋,一番折腾后,情况反而更严重,咽喉疼痛难忍。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鱼刺已经刺穿吴女士的食管,随时有大血管破裂的危险!最终,医生通过全麻下的颈部切开探查术,将吴女士食管里的鱼刺取出。

吴女士也因自己的误操作,吃尽了苦头。

连吞米饭后鱼刺进食管 切开颈部探查才取出

日前,吴女士在吃鱼的时候,喉咙突然感到一阵刺痛,她马上连吞了几口米饭,希望能把鱼刺咽下去,结果,鱼刺带来的刺痛感丝毫没有减轻。

家人赶紧拿来醋让吴女士大口喝下,一番折腾下来,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咽喉疼痛难忍。在家人的陪同下,吴女士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接诊医生先对吴女士进行了常规咽喉部检查,却未见异常;进一步CT检查后才发现,鱼刺已经刺穿食管,更危险的是,鱼刺靠近颈动脉并且已经引发颈部积气,随时可能发生大血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医生迅速为吴女士制定了紧急手术方案,全麻下从她的颈部切开探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仔细寻找,最终在食管旁取出一枚长约2.5厘米的鱼刺,解除了险情。

鱼刺一旦被推入黏膜 伤害更大取出更难

附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林昶主任医师介绍,喉咙周围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如果鱼刺等异物长时间停留在喉咙内,可引起咽喉部黏膜下出现感染。而民间流传的“用食物团向下用力咽”的方法,不仅可能产生更大的组织损伤,还可能导致鱼刺完全推入黏膜内,给医生接下来的寻找和取出鱼刺带来更大的难度和风险。若感染进一步加重,还将导致深部的组织感染,最严重的可能还会形成纵隔脓肿。

“我们的食管有几处正常的生理性狭窄,进食后食物容易滞留在这些部位。”林昶主任说,此外食管与颈部大血管、左支气管、主动脉弓等重要器官相邻,若处理不当,导致鱼刺移动,有可能刺穿食管,“最可怕的是导致大动脉破裂出血,引发致命性后果!”

□小贴士

鱼刺卡喉后,应立即停止进食

鱼刺卡住喉咙后,应该怎么做?林昶表示,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止进食,尝试轻轻咳嗽,有时细小的鱼刺会随着气流被咳出,但咳嗽时需注意力度适中,过度用力可能会损伤喉部黏膜。

如果鱼刺位置较深,自己无法取出,应及时就医。医生会使用专业的工具如喉镜、食道镜等,来查找并取出鱼刺。

此外,吃鱼时要细嚼慢咽,集中注意力,避免边吃边说话或大笑,以免增加鱼刺卡喉的风险。鱼最好不要与饭团或其他菜混嚼,以免小刺混入其中。

鱼刺卡喉,这些做法不靠谱

生活当中,鱼刺卡喉后,大家会想到很多“土方法”来解决,这些办法靠谱吗?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吞饭团、馒头,把鱼刺“顺”下去?

答:如果鱼刺较大或较尖锐,可能会划伤食道,引发食道黏膜损伤,或是刺破食道壁,引发食道穿孔和大出血。

大口喝醋能软化鱼刺,使其顺利排出?

答:醋虽然有一定的酸性,但当我们大口喝醋时,醋在鱼刺所在的部位停留时间非常短暂,根本来不及对鱼刺产生明显的软化作用。大量喝醋还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不适。

用手指或其他物品将鱼刺抠出来?

答:盲目用手指或筷子抠喉咙,不仅无法取出鱼刺,还会导致鱼刺越扎越深,甚至容易造成喉咙周围的组织黏膜受到损伤。

用力拍背把鱼刺拍出来?

答:拍背对于鱼刺卡喉的情况几乎没有帮助。拍背产生的力量很难作用到鱼刺所在的位置,无法将鱼刺拍出。而且在拍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晃动,使鱼刺移动,增加刺伤周围组织的风险。

只要不疼了,就说明鱼刺已经下去了吗?

答:鱼刺卡喉后疼痛减轻并不意味着鱼刺已经消失。有时鱼刺可能刺入组织较深部位,暂时不再刺激敏感的神经,从而让人感觉疼痛减轻。但鱼刺仍可能留在体内,随着吞咽咀嚼运动越刺越深,导致周围黏膜发炎肿胀,进一步引发深部组织的感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