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新闻
十年来,我国进口水果市场稳步向好。如今的进口水果越来越丰富,给人们带来独特口感和体验的同时,它还可以作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但是,当您品尝那些宣称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时,是否意识到,买来的可能是假的进口水果呢?近日,记者走访部分水果市场,揭开了假冒进口水果的真相。
走访
包装印外文
国产秒变进口
记者走访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看到,苹果、榴莲、石榴、猕猴桃等应季水果相继上市,特别是各种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记者注意到,众多葡萄品牌当中,一款名为“进口阳光玫瑰”的葡萄,商家宣称是日本进口品种。记者注意到,市场里销售的国内葡萄品牌众多,宣称为国内“阳光玫瑰”的葡萄品种,价格普遍在6元至10元一斤,而宣称为日本进口的“阳光玫瑰”葡萄,6斤装礼盒售价竟高达66元一斤,价格相差近10倍。
记者随机购买了一箱商家推销的所谓“进口阳光玫瑰”,其外包装上有清晰的日本文字,并配有卡通人物形象,最醒目的是“香印”两个字。销售人员说,这个品种叫“香印青提”,和“晴王”品牌都是日本进口的葡萄品种。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进口水果包装箱上应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等信息。但是记者看到的所谓进口葡萄的包装盒,缺少了产地、包装厂名及代码信息。一位国产葡萄的销售人员透露,记者购买的这款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很有可能就是国产葡萄。
记者随机调查的多家店铺,均宣称有来自日本的“进口”葡萄。记者随即查阅了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名录中明确显示,日本目前予以准入我国水果的品类只有苹果和梨。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产品。
调查
进口水果礼盒包装
几块钱就可以买到
那么商家所说的日本“进口阳光玫瑰”葡萄又是如何出现在市场里的呢?
一位长期从事进口水果批发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一定装的都是国产货,如果外包装上有日文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外文,也一定是挂羊头卖狗肉,把国产货充当成进口葡萄来售卖欺骗消费者,在批发以及零售端也是普遍存在的。
按照其说法,只要在包装上突出外国文字等元素,再装上国产葡萄,所谓的“进口水果”就生产出来了。在不少市场,都存在专门提供这种印有外文的包装盒。
记者又前往广州某大型水果批发市场进行调查,市场内,零售的国产葡萄都是零散装在白色篮筐中,一位销售商告诉记者,这些国产葡萄,在市场里也可以包装成外形“好看”的进口葡萄。
记者随后来到了商家指引卖包装盒的店铺,一款包装盒上印有葡萄图片和非常醒目的“晴王”字样,还有几处日文印刷字体。记者发现,仅“晴王”礼盒就有3种款式。
类似的进口水果礼盒包装几块钱就可以买到,而许多商家直接就将国产水果装到这些盒子里冒充进口水果出售。
类似的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水果市场上都很常见,在这些充满了外文标识的外包装礼盒里,盛装的其实就是国产水果。这家水果市场售卖的这盒名为秋月梨的包装盒上印满了日文,销售人员直接承认这是来自山东的水果。
现场
“加工”换标签 造假方式多
记者发现,除了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还有用国外品牌冒充国外品牌的现象。在北京某水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口橘子进行重新包装。
记者发现,工作人员撕掉了水果上原来贴着的“SWEETS”字样的蓝色标签,换上了“2PH”“CITRUS”字样的紫色标签。原来2PH是澳大利亚一种柑橘品牌,业内人士称其为澳柑。而“SWEETS”包装礼盒则是南非的橘子。那么同样是进口水果,为什么要替换原有标签呢?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的澳柑销售情况比较好,而且售价比较高,但是有一些不法商家就利用一些国产柑橘,甚至一些进口的价格比较便宜的南非橘子,通过换箱子或者是自行贴标签的一个方式,替换成澳大利亚柑橘销售,实际上价差能有5到10倍,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牟利,实际上这在水果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外包装上,像“2PH”和“CITRUS”这样的标签、标识信息,都应该是贴上去的,而不是印上去的。而记者在现场看到,“2PH”和“CITRUS”这些品牌信息都是印刷体,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种包装盒是伪造的。
仿冒
网店公开出售“进口水果标签”
国产水果冒充进口水果,靠的就是包装。除了外包装箱,贴在水果上的标签也是进口水果重要标识之一,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假冒进口水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堂而皇之地进行标签造假。贴了假商标的水果和真品摆在一起,有时连品牌商都难以辨认。
那么,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标签从何而来?
记者发现,一些水果不干胶标签贴店铺在公开售卖进口水果标签,这些标签五花八门,有些标签有明显的注册商标标识,但仍然可以下单。有的店铺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标识被更改了部分形似的字母,还有一些则干脆给注册商标进行了模糊处理。
记者联系上了一家模糊处理商品图标的商家,并提出需要定制这个带有模糊处理的商标标识。商家立刻将清晰版的图片发了过来。定制过程中,商家并没有向记者索要任何品牌委托授权的手续。
专家
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电商平台里轻易买来的标签,自己往普通水果上一贴,摇身一变,论斤称卖的变成了论个卖的,最终都变成了所谓的进口水果。
记者了解到,调查中发现的制售仿冒的外国知名水果标签行为,已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对于市场一些假冒进口水果的销售行为,相关法律专家认为已涉嫌欺诈,除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之外,消费者可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按照规定,可以进行退一赔三的索赔,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商家明明知道这个水果不是进口的,就是要故意欺骗消费者,或者是误导消费者,但这种行为明显是会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这种行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可能会构成欺诈。
专家表示,其实普通消费者对进口水果很难去辨别,即使怀疑,也很难举证。
陈音江表示,监管部门也要对这种水果市场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比如这里宣传的是进口的水果,就要求提供进口的材料,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假冒进口水果的商家不需要承担进口水果的运输、关税、质量检测等费用,却能以进口水果的名义销售,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还挤压了正规商家的生存空间。在此要提醒电商平台,要随时对售卖进口水果标签的商家审核资质、检查商品信息,不能让网络成为假冒商标得以流通的温床。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核查进口水果的各种入境手续,发现不法商家及时处罚。而对于那些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司法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