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北京市公安、市监等部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形成对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背债人群体全链条高压打击

N央视 中新 北京日报

近年来,随着行业淘汰加剧,全国多地机构恶意闭店,或与职业闭店人合谋闭店逃债等案例时有发生。

今年,多地通报对恶意闭店、职业闭店行为进行查处。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记者了解到,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被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

“职业闭店人”

如何卷钱?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处处长李凌松介绍,“职业闭店人”一般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寻找目标企业,评估企业负债情况,按照负债总额收取一定比例佣金,以私下协商、秘密协议等方式操作,利用变更、减资、破产清算等程序,帮助面临经营困境的预付式经营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一些‘职业闭店人’通常会在闭店前,以店庆等名义组织促销吸引消费者预付费用,‘职业闭店人’主导的闭店行为也导致员工薪资被拖欠、消费者预付费用无法退还,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李凌松介绍。

“跑路产业链”涉及人员均被处罚

北京市公安部门经前期核查取证,发现存在北京小蕃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艺术伞”)、北京木翼创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木艺艺术”)2家艺术培训机构涉嫌职业闭店。

资料显示,艺术伞主要从事2~14岁少儿美育业务。今年4月至5月,艺术伞多家门店突然关闭,公司发出的公告提到,生源减少及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公司遭遇一系列经营挑战,经过多方努力,仍然无法有效改善经营状况,被迫停止运营。

不过,工商信息显示,艺术伞部分门店的运营主体在今年3月底、4月相继变更了法人代表。而在闭店前夕,多家门店仍在推销课程,部分家长因此续了不少课程。

10月22日的通报显示,经查,北京超莱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莱国际”)、四川顺立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顺立杰”)、创企未来(北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企未来”)3家中介机构为经营不善的教培机构“艺术伞”提供闭店服务。

上述中介机构通过招募“背债人”贾某作为“挂名”法定代表人、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为“艺术伞”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

上述行为经查实后,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一是对闭店企业“艺术伞”构成提交虚假登记材料取得公司变更登记(备案)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罚款10万元。二是对3家中介机构为闭店企业提供收费服务、提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开展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超莱国际”没收违法所得9300元,顶格罚款10万元;对“四川顺立杰”没收违法所得1.88万元,顶格罚款10万元;对“创企未来”没收违法所得700元,罚款2万元。

同日公布的另一个案例提到,韩某(个人)为经营不善的教育培训机构“木艺艺术”提供闭店服务,通过招募张某作为“挂名”法人、股东、递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为“木艺艺术”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备案)。经核查认定后,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闭店企业“木艺艺术”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备案)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罚款18万元。同时,对韩某、张某递交虚假材料、隐瞒重要事实开展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的违法行为分别进行处罚,对韩某没收违法所得6万元,罚款5万元;对张某没收违法所得7000元,罚款1万元。

强化信用惩戒措施

登记被撤3年内不得再“入市”

北京公安、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紧密协同,形成对职业闭店群体的全链条打击震慑:

一是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对涉案经营主体和相关人员开展经侦调查,在排除刑事犯罪嫌疑后,将相关证据材料移交给市场监管部门。

二是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对涉案经营主体和相关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依法撤销涉案企业虚假变更登记事项。

三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督促涉案的2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履行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原法定代表人和股东承担其应尽的法定义务和相关债务责任。

四是强化信用惩戒措施,市场监管部门将闭店链条中的相关人员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自虚假市场主体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10月22日提示预付式经营企业,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没有消费的预付款余额。

□相关阅读

恶意闭店 广东两机构被重罚

除了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多地对恶意关停的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严厉处罚,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广东中山市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今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公布消息,中山市两家机构无证培训恶意关停被罚,其中一家机构被处以570万元的行政处罚。

经查,马某未经许可擅自开办校外培训机构,并收取培训费用114万余元,停止经营后拒不退还违法收取的学费,拒不提供账目流水等信息,阻碍执法机关查明违法收取的学费去向,在政府和部门协调处置过程中态度恶劣,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二条、《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十七条等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作出以下决定:责令停止办学、退还所收费用,处以违法所得5倍罚款合计约570万元。

此外,中山市卡××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校外培训,在闭店前以低价促销的方式集中收取大额学费,闭店后引发家长群体投诉,但经营者避走他市,逃避退费责任。该机构责令停止办学、退还所收费用,处以违法所得4倍罚款合计约280万元。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表示,两家机构未经审批擅自开展校外培训,在闭店前均以低价促销等方式集中收取大额收费,闭店后拒不退费,态度恶劣,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教育部门均予以从重处罚。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