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法治日报、北京晚报
听到“扫一扫领礼物” 父亲就走不动道
天津人刘先生的父亲今年70岁,热衷于扫码领东西,平时在楼下听邻居说哪里可以扫码领东西,立刻动身前去,且大多时候都是叫上同龄人三五成群地前往。
“只要看到‘扫一扫领礼物’,父亲就走不动道了。现在家里堆了不少鸡蛋、饮料和卫生纸,都是父亲在小区或者大街上扫码领回来的。我提醒他很多次,不要随便扫码,他就是不听,看到别人宣传扫码领礼物就要去,幸亏至今还没有上过当受过骗。”刘先生说。
李女士的父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告诉记者,其父亲扫码的那家超市平常只售卖面粉、面条、鸡蛋等商品,隔三岔五会给邻近的老年人免费发放鸡蛋、小推车等。
突然有一天,超市工作人员向老年人发放酸奶粉和酸奶机,声称这是某品牌厂家的免费促销活动。为了增加互动,对方不定期在群里发放小额红包,鼓励老年人分享自制酸奶的照片和视频。过了一些时日,群主称有线下保健讲座可以免费听,并且只要听课就有礼品赠送。李女士的父亲和一些群友不明就里,每天早上6点半就赶去听课,中午12点回家。
“讲座内容都和酸奶粉相关,对方声称酸奶粉具有改善肠胃、调节胃酸、增强免疫力等奇效,鼓励到场的老年人购买,还称买得越多送得越多,赠品包括活络油、维生素C片、沙琪玛、饼干、椰子油、牙膏、香皂等。”李女士说,父亲等人听了一段时间的讲座后,对酸奶粉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听到购买还有礼品,便纷纷掏钱买单。
发现父亲被骗后,李女士去核查这家超市的情况,发现对方宣称“在全国有30多家分店”是假的。等到她想上门讨说法时,超市已经人去楼空,社交群也被解散了。
可被骗后,李女士的父亲并没有吸取教训,后续看到有人以“扫码做任务领红包”为噱头进行推广时,还是接着扫码,每天拿着手机做任务,结果非但没有领到红包,反而搭进去了不少钱。
专家
对数字社会发展不适应
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这是当前数字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数字鸿沟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部分老年人对数字社会的发展还不适应,对网络消费领域的实际情况不是很熟悉,看到扫二维码有利可图,就容易沉迷,最后成为不法分子的坑骗对象。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旭亮认为,一些老年人生活比较节俭,爱贪图便宜,加上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且具有从众心理,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常见的扫码骗局类型多样,有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网络诈骗、低俗色情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等特点,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很多老年人直至遭受重大实际损失才发现上当受骗。
有业内人士介绍,“地推”引流目前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坑骗老年人的主要渠道,常见形式有三种:在街边以“扫码送礼”的形式吸引老年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得到一个小礼品,实则是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以店铺新开业为由,用红包做诱饵,甚至主动帮忙操作手机,其目的是利用群众手机号注册社交账号或发送涉诈短信;伪造代理公文,称为群众开通电子政务服务,但实际上是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
老年人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周旭亮建议,建立健全老年人权益保护机构,设置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畅通维权渠道等。家人要多与老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社会的各种经验,提升老人的判断能力。
“从社会防范角度,除了公安部门日常展开的专项打击行动外,还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安装防骗软件及时拦截可疑来电,过滤垃圾短信息。同时普及网络基础知识,提升老年人对新技术的适应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周旭亮说。
女友竟是毛头小伙
网恋“杀猪盘” 盯上退休老汉
从金融企业退休后,离婚独处的北京人老李(化名)在网上谈了个女朋友,结果却陷入投资骗局,800余万元卖房款血本无归。而网络那端与他谈情说爱的“女友”,竟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
设局
婚恋网站交女友
被劝开户炒期货
2019年,老李(化名)通过婚恋网站认识了一个名叫胡静的安徽女子。女子30岁,和老李的女儿差不多大。凭着姣好面容和嘘寒问暖,胡静很快捕获了老李的心。开奔驰,有住房,还开了家店……看到胡静将个人情况和盘托出,老李也将自己已离婚、正在分财产卖房等情况都交了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老李陶醉在温柔乡里,期盼着早日与胡静喜结连理。
一天晚上,胡静在聊天时提起:“我跟着叔叔做药材期货交易,明天事情有点多,你有没有时间帮我买卖一下?”老李曾在金融企业工作,对股票期货并不陌生,当即答应了下来。第二天,老李就按照胡静的指示,下载安装了一个中药材期货交易软件,并和她姓薛的叔叔加了微信。
老李按照对方的指令帮着进行中药材期货交易,眼见着每天都有几千元的盈利,难免有些动心。“薛叔叔”也热情地邀请他一起做投资。面对女友和“薛叔叔”的撺掇,老李自己也开了账户充值两万元钱。
入坑
800余万投资款
突遭平仓全赔光
为了进一步和胡静确定关系,也为了了解一下投资情况,2020年5月,老李带着一堆礼物,径直开车去了安徽,提出和女友见面。见到胡静本人,老李心里踏实了。
回到北京后,老李把自己所住的房子卖掉,与前妻做了分割后,手里还剩大约1000万元。
得知这一消息后,胡静和“薛叔叔”轮番旁敲侧击,忽悠老李追加投资,并保证能让他赚一大笔钱,最终老李下决心博一把……
从2020年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老李先后60多次转账,将809万元卖房款充值到软件买期货。一个月后,他的账户突然被强制平仓,800余万元顿时化为乌有。老李不知所措,赶紧向女友和“薛叔叔”求助。此时,两人却已音讯全无。
剖析
“杀猪盘”是如何实施欺诈的
2022年下半年,诈骗老李的4名嫌疑人蒲某、胡某、朱某、邓某陆续到案,被依法判处11年6个月至14年10个月不等刑期,并责令4人共同退赔809万元。
“老李遇到的是典型的‘杀猪盘’骗局!”负责办理此案的西城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刘丽向记者详细剖析了“杀猪盘”的诈骗套路。
诈骗的第一步是“找猪”。刘丽介绍说,在这类诈骗中,骗子首先给自己进行一番人设包装,女的温柔漂亮,男的都是高帅富,随后就在婚恋网站和交友APP上物色那些有稳定收入、着急婚嫁的大龄青年或离异人士作为目标。
诈骗的第二步是“养猪”。邓某通过在微信里整日的嘘寒问暖,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迅速和被害人建立感情。
刘丽介绍,邓某老板蒲某的情人胡某是这家骗子公司的“颜值担当”。在日常聊天时,邓某给老李发的胡静的照片,都是胡某的。如果老李提出语音或视频通话,胡某也亲力亲为。落入爱情陷阱的老李一心期盼着与对方结婚,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一个年轻漂亮的独立女性,为什么会喜欢上他这样一个退休老人?
在取得信任之后,骗子们就引导被害人进行投资充值,实施最后的“杀猪”计划。
刘丽告诉记者,“杀猪盘”诈骗最大的迷惑性就在于,骗子通过交友取得信任,却不直接要钱,而是诱骗事主去投资。最终财产受损都归结为投资失败,有些被害人甚至都不觉得被诈骗,只是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