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不少学生前来就诊

孩子数理化不好是不是有病?

N北京日报

近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不少学生前来就诊,而各地一些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也迎来就诊高峰,即使是普通医生号,也一号难求。因此,不少“过来人”在网上调侃“原来自己数理化不好是有病啊”,还有不少家长开始琢磨带孩子去医院诊断……那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差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情况才需要及时就医?家长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焦点一

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困难”?

“教书多年,班里出现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件新鲜事,但现在一些家长看到医院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便将孩子成绩差与疾病联系起来,真是让我们当老师的哭笑不得。”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邢超表示,不能否认,肯定有少数孩子的成绩差与疾病有关,但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差恐怕还是在于“没开窍”,至于为什么“没开窍”,其中有很多原因。

第一,认知能力存在多样性。第二,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第三,没有找到学习策略与方法。第四,和家庭与社会环境有关。实际上,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孩子学习成绩差有很多原因。想要提高成绩、改善现状,老师和家长需要帮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事实证明,很多孩子成绩差只是在某个学段的表现,一旦得以改善,还是有不少“逆袭”的例子的。

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牟成梅介绍,通常,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学习兴趣缺乏;二是学科有一定难度,学生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三是前期学习中某些知识点没掌握好,导致后续学习跟不上。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偏科不是无药可救,可以从三个方面扬长避短: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规划。遵循规律,合理安排,逐步提升学科学习的获得感。心理干预,提升信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

焦点二

“差生”家长该做些什么?

海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副主任陈尧认为,期待自己孩子的成绩优秀,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学霸”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一个“差”的阶段,无论这个阶段是长还是短,每位家长都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正能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那么,家长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差成绩呢?

首先,当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的时候,先要冷静下来,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孩子赋能,以防止过大压力击垮孩子学习的信心。

其次,家长不要因学习成绩而影响孩子的重要人际关系。过分关注成绩不佳带来的附带威胁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内耗,进而导致孩子投注到学习上的精力减少,总体来说是弊大于利。

最后,家长要科学地认识孩子的学习成绩。面对学习,家长和孩子要在期望值上形成统一,站在同一立场面对学习之路上的挑战,分析孩子的优势特长,不断优化孩子的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

焦点三

“学习困难”

到什么程度需上医院?

孩子出现什么样的“学习困难”需要及时就医呢?对此,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张慧表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阅读理解、读写词语句子方面存在明显困难。例如阅读时经常读错,出现漏字、加字,读后不会归纳主题。二是在识数、数字运算方面有明显困难。例如简单的计算错误、运算法则混乱等。三是智力水平正常,但成绩没有达到同龄人或相应年级的平均水平。四是常常情绪失控或有行为问题。例如烦躁不安、大吵大叫、摔东西、抓头发甚至伤害自己,幼儿表现为过于爱哭闹或性格孤僻。五是孩子上课听不明白,虽然认真听课,但面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上来,在老师的引导、提醒下仍不能作答。六是长期不想上学。如果孩子情况复杂难以分辨,家长也可以记住一个原则:孩子的“学习困难”症状已经持续半年以上,或近期状况反差特别大,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了。

必须说明的是,“学习困难”门诊并不具备把“学渣”变成“学霸”的功能,更不是简单的“提分”门诊。医生衡量孩子“学习困难”是否改善,成绩不是唯一标准,更为看重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精神状态等的改善。“学习困难”门诊也不是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需要进行筛查才能够给出结论,然后给予家长相对明确的指导,这才是“学习困难”门诊开设的意义所在。

专家

要学会承认和面对

孩子暂时的平庸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宝江认为,一个在校学生“学习成绩差”,通常直观表现为课堂学习状态低迷、反应迟钝、参与度不高,各学科作业质量及学业检测结果薄弱落后。出现这些问题,学生自身多有以下问题:知识基础不足,方法习惯不好,兴趣投入不够。家长需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状态,找到问题所在,以便能及时矫正。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因素就是生理基础——智力水平,表现为认知、思维、语言、记忆、观察、计算、律动、创造及应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素养。

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有其主观与客观的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在,一个孩子的成绩可能会随多种因素异动而呈现动态变化、阶段性起伏。学习是一个长线的赛道,其间充满各种变数与潜在可能,比爆发力也考耐力,既看过程也看结果。早慧卓异与大器晚成并存,也不乏“黑马”忽现异军突起。我们要学会承认和面对部分孩子的成绩可能一时或者较长时段内的平庸乃至弱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对方法、补短扬长,最终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积极阳光、本领过硬的国之栋梁。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