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逸之 文/图
在漳州市东山岛东南突出部、东海与南海交汇处,一座村落坐落于此:它三面临海,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公路与金色沙滩为伴,绵延十几里;渔港迂回曲折,渔排鳞次栉比,形成独特的海上田园风光。
这里是澳角村,拥有丰富的渔业、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从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岛,到现在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村”“全国最美渔村”,它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扎根村里55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带来了他与澳角村的故事。
“我有义务带领大家走得更远”
在改革开放前,澳角村农田贫瘠、渔港狭小,村民们只能以捕鱼为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澳角村人,林华忠对儿时的艰苦经历镌骨铭心:“那时候的生活是‘三不起’,煤油灯点不起,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想吃肉要等到过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澳角村逐步实现脱贫,摇身变为小康村。2006年8月,希望为村子尽一份力的林华忠放下自己刚步入正轨的养殖场、海产品加工厂生意,参与村委会主任竞选并顺利当选。
然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林华忠与澳角村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同样如此。观察到有些村民过度捕捞养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上任后的林华忠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来村内船主,商议木船改钢船,推动中远洋渔业发展。
随着渔船船体增大、数量增多,林华忠又带领村民扩建渔港。林华忠十分感慨:“只发展单一的近海渔业不是长远之计,我作为村干部,有义务带领大家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村民们赚起‘旅游钱’”
随后,林华忠立足于澳角村渔业资源优势与已有的产业链,将目光投向当地尚未完全开发的文旅产业。
“我们村的自然风光秀丽,海上四座‘龙虎狮象’小岛屿更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如何让澳角文化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为此,林华忠推动澳角村成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站内组织11名四级人大代表轮值,倾听民声,收集民意。
随着进一步调研与摸排,林华忠逐渐清晰了澳角村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
聊起澳角村的文旅业发展,林华忠自豪地分享,围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乡村旅游产业,澳角村去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村财收入超1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万元;今年“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澳角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赚起‘旅游钱’。”
“大多数村民如今过上了城里有套房、家里有别墅、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的好日子。”林华忠说。现如今,澳角村如同一座“世外桃源”,源源不断焕发新生机,林华忠与澳角村的发展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