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菜我帮做,收费10元起。”顾客在菜市场买好菜,当场就可以找厨师“代炒”菜品,这一新服务引起不少网友关注。继上海、深圳、江西之后,近日浙江义乌市一家菜市场也推出了“代炒”服务,一开张就生意火爆。
“代炒菜”业务,顾名思义,就是帮着顾客把菜炒好,在菜场买好菜后,只要在“代炒菜”档口付上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的手工费,就可以实现“从摊贩手中接过新鲜食材,拎着热乎的现炒饭菜回家”的全过程。听起来像是把“餐馆”搬进了菜市场。这项新服务你会选择吗?菜场“代炒”服务目前还处于市场初探期,这一充满烟火气的创业“新赛道”能兴起吗?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吗?形成产业化发展需要哪些支持?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餐饮店:
代炒一个素菜收6元
在外卖、餐厅及商超预制菜之间,“代炒菜”服务悄然兴起。
上海浦东永泰路1988号菜市场,晚上6点半是餐饮档口老板李冬和厨师最忙碌的时候,20平方米左右的档口外,用餐区已经坐满了顾客,还有一些老街坊买好了菜直接送过来,等烧好后带回家吃。
李冬的“代炒菜”小档口是在三个多月前开起来的,当时正好赶上菜市场改造升级,做了十几年餐饮的李冬觉得新的机会来了。按要求办好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照后,李冬以酸菜鱼为特色主打的“代炒菜”档口正式迎客。
“因为上海这个地方,特别是上班族,在家里烧饭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市场里就慢慢有像我们(代烧菜档口)这样操作的。而且我们不像以前做餐饮店,顾客来两三个人,感觉点一个菜、两个菜,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这就不存在,你就哪怕来炒个土豆丝,炸一个排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李冬说道。
代炒一个素菜收费6元,复杂一些的荤菜小炒12元,如果只买了鸡、鸭、鱼这类主菜,李冬的档口还提供包括蔬菜在内的配菜服务。“如果用我们的辅料,就再加个几块钱。我们用的味精、鸡精都是有品牌的,标准已提得很高了。”
消费者:“他们烧得好吃,自己烧不好吃”
除上海外,类似的“代炒菜”服务也已在深圳、浙江、江西等多地出现。今年10月1日,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正式推出了厨师“代炒”服务。
今年60多岁的王大爷是第二次来这里让厨师“代炒”,代炒的菜肴是一份大肠。王大爷说:“我天天来买菜看到的,我就住这隔壁,他们比我们自己烧得好吃,他们食材也处理得很干净,家里也有几个菜要烧的,但是这种菜就是他们烧得好吃,我们自己烧不好吃。”
口味是一方面,相比于普通的饭店或者外卖,“代炒菜”意味着更新鲜、更实惠,想吃什么自己在市场买好,洗、切、炒的全过程都清清楚楚;和固定找家政阿姨烧饭相比,“代炒菜”这种模式又更加灵活。江西萍乡市九洲随便餐馆的老板陈鹏几年前就开展了这项业务,眼看着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刚开始就3家店,然后随着每天在这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有了8家店,可能也是他们觉得这里方便,食材新鲜,现炒、现买、现切,没有冻的菜、预制菜之类的东西。”陈鹏说道。
调查:“代炒”档口是怎么做起来的?
不过,如果以产业链的视角来观察“代炒菜”,会发现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市场管理员金景秀认为,围绕着菜市场周边的住户画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现实需求,是“代炒菜”能否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条件。
“刚开始有这个想法,调研发现这个确实可行,不光经营者要有这个理念,消费者这个理念也要跟得上。通过市场调研,周围一公里,这周边上班的人比较多,在家里的老年群体也比较多,对年轻人来说下班回去炒不来,对老年人来讲,年纪大了、手脚不方便,也太费时费力。像大一点的城市有商铺、超市,它们是已经切好、包装好,当时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群众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还是想要现杀现切的。然后我们提出一个设想,就联合这些经营户搞起来。”金景秀介绍道。
有了需求,还要打通“代炒菜”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的通道——市场的升级和经营户们的服务升级。李冬算了笔账,每天上午10点多到中午1点、下午4点开始到晚上7点是两个比较忙的时间段,如果一下子涌入十几位顾客,同时洗菜、切菜、炒菜,对于一个小档口来说,难以应付。因此,菜市场的商户们能否提供洗、切的前端服务,是“代炒菜”能不能实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包括鱼片、蔬菜削皮等,他们都给弄好。如果说每个人都拿一块猪肝或者一个土豆来,我又要去给他削,又要去给他切,这样我每天也是做不了多少。所以,他们把原材料给做好,然后来到我们这里,时间会节省出来很多。”李冬说道。
焦点:
“代炒”服务能否兴起?
介于餐厅、外卖和在家做饭之间的“代炒”服务,正在各地露头。深圳市盐田区邻立中心智慧农贸市场的一家牛肉店的店主、来自湖南的“00后”小伙龙泰吉,上半年推出“免费代炒”服务,其摊位分售卖区域和开放式厨房代炒区域,顾客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食材切割、清洗、爆炒的整个烹饪过程。在推出代炒服务后,龙泰吉还组建了微信会员群,大部分顾客从网上下单,炒好的菜品可以自取,也可以送到顾客家中。目前他的摊位收支基本平衡,后续打算聘请专业厨师为顾客代炒,可能会收取一定的代炒和配送服务费。
“代炒菜是个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分担上班族的压力。”龙泰吉的“免费代炒”服务生意火爆,瞬间成了菜市场“顶流”,也带动周边不少摊贩相继推出“代炒”服务。
杭州一位菜市场经营管理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新生业态,“代炒”服务能否兴起,现在断言还为时过早。因为在餐点时段,靠一两名厨师代炒,出单量有限,扩大规模,又面临有没有足够订单来消化成本等问题;此外,这种形式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高效率机器代炒能否被市民广泛接受,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专家:
菜市场正迭代升级 “代炒”会越来越多
在金景秀这样的市场管理人员看来,培养、呼吁商户的协作十分重要,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服务理念的变化——传统菜市场如何向“农贸市场+”转变。“‘农贸市场+’的一个改革试点,现在我们到菜市场,不仅要买菜,可能还要去买点超市里的东西,我们会加一个超市。”金景秀说道,软件之外,还有硬件的升级改造。为打破人们对传统菜市场“脏乱差挤”的认识,许多地区开始“重构”菜市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看,“代炒菜”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未来需要通过配套服务的提升,进一步引导,让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及品牌化的方向,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代炒服务从整体去看,对于整个菜市场的创新升级跟迭代,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未来,它肯定会越来越多。现在的问题是整体的体系是怎么搭建的?我觉得可以更多地去(发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有些人(口味)偏淡一点,有些人偏咸一点,有些人要素一点,从代炒的角度来说,比餐饮行业服务得更加到位一点,是完全可以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的。它现在只是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观察。以目前生活的节奏来说,未来它一定是刚需,整个菜市场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化去发展。”朱丹蓬说道。
(综合央广网、新华社、钱江晚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