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马俊杰
吴诗榕 文/图
度尾文旦柚是仙游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23年,度尾镇文旦柚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4.68万吨,年产值4.28亿元,柚农人均增收7500元。日前,记者从度尾镇了解到,目前正值文旦柚丰收季,今年度尾文旦柚预计增产20%以上。
不过,文旦柚产业也存在果园土壤酸化退化、裂果率高、品质变劣、残果裂果循环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责任专家、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的吴林坤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探索构建文旦柚周年绿肥套种技术体系、文旦柚残果裂果环保酵素高效制备与施用技术体系等。
“变废为宝” 利用裂果制作环保酵素
10月23日下午,在仙游县度尾仙溪果业专业合作社湘溪果场,一场绿肥生态文旦柚果园现场观摩交流培训会举行。果农、农技人员、专家共70余人现场观摩,感受科技助力文旦柚增产的魅力和成果。这也是福建省科协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正式授牌以来,首次较大规模观摩交流活动。
吴林坤教授以“文旦柚残果裂果环保酵素”为例向记者介绍道,文旦柚由于其自身遗传特性,加之福建夏季高温多雨交织以及气候变化差异大等原因,裂果率一直居高不下,通常裂果率30%至40%,严重时甚至高达70%以上。此外,残果裂果处理不及时,烂在果园极易滋生病菌、招引害虫、污染空气,严重危害果树生长和生态环境。
吴林坤教授说:“酵素是以植物、动物、菌类等废弃物为原料,经原料预处理、物料配制、微生物接种、厌氧发酵等步骤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一种产品,利用残果、裂果进行生态环保酵素制备,再将其循环进果园,不仅实现‘变废为宝’有促进增产的作用,还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一举两得。目前,仙游共有30多户果农制备酵素,施用果林约1000亩。”
创建百亩示范基地 提升生产模式
仙游县乡村振兴研究院林珊介绍,今年3月,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列入省第六批科技小院,9月正式授牌。据了解,包括吴林坤教授在内,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现有专家团队成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入驻硕博士研究生5人。
为创新提升文旦柚栽培与生产模式,仙游文旦柚科技小院在度尾镇湘溪村创建100亩示范基地,在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果园周年绿肥套种体系构建、文旦柚残果裂果环保酵素制备、文旦柚病原菌及其拮抗菌分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知多一点
何为科技小院?
据悉,今年9月,在2024年全国科普日福建省主场活动上,举办了第六批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授牌仪式,此批共18家单位入选,至此,我省共获批科技小院66家。
科技小院,顾名思义,即“科学技术+农村小院”,它是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前往“农家小院”,从事科学研究、服务“三农”工作,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把高质量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以科技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科技小院作为农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创新组织模式,通过建立“高校—政府—企业—农民”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实现“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探寻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自然》杂志审稿人、国际小农户研究专家基里尔评价说:“科技小院这种扎根农村助推小农户增产增效的创新模式,是全球最成功的典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