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民生之福”答好“时代之问”

鼓楼区举办“深化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 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活动

“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揭牌

N海都记者 林涓 唐明亮 通讯员 彭辉 谢赟星 文/图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考察时作出“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的重要指示,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十年来,鼓楼区历届区委区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幸福逐步具象化。十年回首再出发,昨日,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鼓楼区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的“深化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 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研讨会在鼓楼区举办,一场关于解锁幸福密码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寻“三个如何”的治理密码,为鼓楼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理论与实践共舞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发言表示,十年来,鼓楼区以回答好“三个如何”为主线,始终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省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当龙头走前列,做示范,构建了以党政主导,群众自治,多元共治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积极行动,更是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活动现场还为“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揭牌。据了解,“田野课堂”是贯彻党中央“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三全育人”要求,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而启动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田野课堂着力克服传统课堂模式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容和逻辑上都高度封闭的不足,致力于通过扎根真实、鲜活、开放的社会现场,推动田野与课堂的有机循环、迭代生长,培养人格完整健康、家国情怀深厚,富有判断力、决断力和完成力的高素质人才。”冯仕政表示,此次鼓楼区设立“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将进一步借助高校人才、专业资源优势,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助推鼓楼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思路与举措,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为鼓楼、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智慧碰撞 共绘基层治理新蓝图

本次活动还分别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及优秀社区书记代表作主旨演讲——既有深耕社会治理领域、富有建树的权威专家,也有来自基层治理一线、无私奉献的优秀社区书记,通过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让在场基层干部受益匪浅。

其中,中央社会工作部原筹备一局牵头负责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带来“深化落实‘三个如何’重要指示 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主旨演讲。演讲围绕深刻理解基层治理幸福密码的时代内涵、动力源泉及其实践效能等内容,分享了该如何答好“三个如何”这一时代命题。

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则以亲身经历为引,讲述社区治理的点点滴滴,既有成功案例的喜悦分享,也有面对挑战的深刻反思,为基层干部队伍实际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十年来,鼓楼区始终用“民生之福”答好“时代之问”,在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鼓楼区每年安排近80%的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每年兴办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创性推出集团化办学、“一刻钟幸福圈”等一大批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实现“长者食堂·学堂”社区全覆盖,“一线处置”“两会一员”等机制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表示,站在10周年的新起点,鼓楼区接下来将继续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一刻钟幸福圈”、“长者食堂+”、集团化办学办医等民生领域各项改革,让一桩桩民生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