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列高铁与野猪相撞,机械师下车排查故障时被邻近列车碰撞身亡,此事引发关注。近期,野猪现身多地城镇社区,甚至伤人毁物,频频登上热搜。数据显示,当前,我国28省份有野猪分布,数量约200万头,且很多省份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这是怎么回事?从“保护动物”到“生态公害”,野猪经历了什么?野猪致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遇到野猪,我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象
野猪频繁出现在城市街头
眼下,不仅在农村,就连城市里大家偶遇野猪的情况似乎也越来越频繁了。
10月25日上午9时多,在杭州建德市的街头,一头野猪闯入了路边的一间店铺。这头野猪有160斤左右,在场的群众用棍棒把它驱赶到地下车库,仍然没能制服。接到报警后,当地公安联合林业局等部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周旋,才成功将野猪抓获。
建德市林业局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副主任柯珂介绍,他们来的时候,野猪已经被公安和城管的工作人员控制在车库口的位置。他们通知了专业狩猎队,把野猪捆绑起来,之后把野猪送上车,拉到无害化处置的地方处置了。
事实上,在闯入店铺之前,这头野猪已经在街道一路狂飙,见人就咬,推翻了一辆三轮车和两辆电瓶车。
有野猪出现在市区,也有野猪跑到了居民家中。
10月27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的某小区,一头受伤野猪就闯入居民的卧室。经消防救援人员检查发现,野猪右前腿受伤,足部肿胀,无法行动,没有对房间造成破坏。
同样是在27日,一头野猪则是闯进了南京一家酒店的大堂,在它逃跑时又撞上了玻璃门。酒店表示,目前野猪已被抓走,未伤人。
有的野猪是闯入城镇的,也有的野猪“从天而降”。近日,在云南昭通永善县墨翰乡花园村,中午12时多,有女子在公路上驾车,突然有6头野猪从100多米高的悬崖上摔落到公路上,当场死亡4头,1头伤势过重死亡,1头伤势较轻,窜入附近山林中。当地随后对5头野猪尸体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并组织乡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开展防范野猪宣传。
焦点一:野猪致害情况如何?
野猪为何成为城市“常客”?减少野猪致害问题,科学防控接下来的思路与措施是什么?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介绍,随着近些年来保护取得成效,野猪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栖息地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展,与人类生产生活区域重合的越来越多。一些省份也确实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而且致害的问题逐步增多,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致害的情况,局域的发生还是主要的。我国目前有26个省份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的情况,比如说陕西、山西、福建、广东、河北、浙江、宁夏、四川、安徽等省份,都存在野猪致害的问题,但是每个省份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说广东省共有122个行政县,但是野猪致害严重的有肇庆的广宁、封开,还有韶关的南雄、始兴,清远的阳山、英德等20个县。另外,野猪致害在农村主要是破坏农作物、种植的药材林果等等,在城乡接合部主要是威胁到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构成威胁。
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中,28个省份有野猪分布,不同地区野猪的特点习性大同小异,它们都是杂食动物,食性比较广泛,喜群居,性格凶猛,繁殖力强。
焦点二:野猪泛滥原因何在?
金崑表示,近些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系列措施的落地生效,我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改善。野猪因为繁殖力强、适应力强等特点,它的种群数量也快速增长。同时,野猪也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一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缺乏野猪的天敌,比如说虎豹豺狼等等,导致野猪的数量因缺乏天敌的控制而增长较快。另外,人为干扰的强度现在也降低了,较适宜它生存的环境也扩大了,为野猪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在乡村和城乡接合部,野猪最喜欢在春秋两季从山里下来光顾农田。在春天它把刚种到地里的种子拱出来吃;在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它取食玉米、水稻、林果等等。野猪下山进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食物,也可能与想要开辟新的领地有关。
焦点三:“野猪”是否可以自行捕杀?
金崑介绍,野猪以前是“三有”动物,但是目前已经不是“三有”动物了,但也不意味着它就能随意猎捕。各地进行野猪的致害防控,招募专业的护农狩猎队伍,经过法律法规、专业的培训、安全教育以后,才可以依法依规进行致害的野猪捕猎。但是不能到自然保护区猎捕,也不能在禁猎区和禁猎期猎捕,这种集中捕猎的方式在野猪致害严重地区是可以尝试的,但是难在缺乏高效经济的猎捕方式。使用枪猎效率较高,但是获得枪支较难,而且一定要遵守我国枪支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具有可行性的主要是犬猎,但成本较高,像陕西省探索采用培育杂交的猎犬,成本大为降低,可以推广。
焦点四:
防控野猪致害有什么办法?
今年2月份,国家林草局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并在浙江、湖北、福建、江西、广东等14省份开展防控野猪致害综合试点。例如,浙江婺城作为国家级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县之一,组建专业防控野猪危害服务队,探索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机制;湖北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综合防控、种群调控、事后补偿等综合管理制度体系;广东探索出危害防控“始兴模式”。此外,宁夏西吉的“悬赏猎捕”并非个例。
金崑表示,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林草局等15部门共同发布的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的工作方案,既要做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生产生活秩序,又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猪害成灾从表面上看是动物和人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但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生态环境出现了某种平衡问题,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态链的流动和平衡上来,才最终能够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焦点五:
遇到野猪该如何应对?
金崑表示,普通人碰到野猪应当尽快远离,装死是不管用的。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野猪非常凶猛,大的野猪体重能达到数百斤;野猪皮糙肉厚,尤其是大公猪长有獠牙,为了自身安全,敢于和猛兽搏斗。在野外活动、城乡接合部偶遇野猪的时候,三个人徒手根本就不是野猪的对手。碰到野猪后应当尽快逃跑,或者是躲到障碍物后,不要尝试和野猪搏斗。另外可以报警或者报告林草部门,请护农狩猎队来处理。另外,野猪主要是晨昏活动和夜间活动,这个时间点要注意防范。
假如野猪朝你迎面而来,该如何应对?保持冷静,避免大声喊叫和用石子、木棍攻击野猪,这种做法容易将其激怒,进而导致野猪的袭击行为。迅速寻找可遮挡身体的地方,即障碍物、树木等,以免被野猪攻击。设法离开现场,但切记不要拔腿就跑,否则容易激怒野猪。尽量不要背对野猪,避免被其袭击,可以尽量保持与其对视,并慢慢地后退,保持足够的距离。
(综合央视新闻、新京报、国家应急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