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马俊杰 文/图
近日,福州连江县紫菜进入采收季,2万多亩头水紫菜开始上市。位于闽江和敖江入海口的连江县浦口镇中麻村和官岭村,特有的水温水质孕育出的紫菜清脆爽口、色味俱佳。11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感受海味扑鼻的“紫菜丰收季”。
紫菜飘香
收获忙
官岭村村口的一片巨大空地上,许多竹席迎着秋日的阳光整齐排开。竹席上铺满了一张张洗净晾干、油黑发亮的紫菜,像紫色的“被子”。不少村民在竹席间忙碌着,抽开压绳,将紫菜揭下,如被子般对折,再一摞摞搬上三轮电动小货车。“一张竹席上晒出来的紫菜大概有一斤,能卖一百多元。”村民说道。
浦口镇干部介绍,中麻村与官岭村地处闽江、敖江入海口,海水与淡水交换频繁,其特有的水温水质适合紫菜养殖,出产的紫菜清脆爽口、唇齿留香。晒干后的头水紫菜每斤可售100至110元左右,深受连江及福州周边地区人们的喜爱。逢紫菜采收季,村子的马路边、楼房侧、田埂间,只要有空地,都排上了竹席,晾满了紫菜。
紫色海味寄乡情
9月份下苗,经过60多天的成长,“头水”紫菜在11月3日前后开始陆续收割,持续采收五六天。紫菜是多茬生长,每隔10余天可割一茬,第一茬叫做“头水”,最为清甜脆嫩;第二茬叫“二水”,以此类推,通常能割上六七茬。“一般来说,‘头水’紫菜在重阳前后即可采收,产量高、品质好。但今年夏季高温天较多,紫菜热敏性强,因此采收期有所延迟。”中麻村一名紫菜采收大户介绍,头水紫菜因为产量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他们家的头水紫菜经常在采收前即被人预订一空,有剩余才会流入市场。不少海外客户与华人华侨通过本地亲友前来预订,以清甜的紫菜一解思乡之情。
紫菜采摘离海后需要及时加工,而干制便是保存紫菜的重要方式之一。插在近海滩涂里的竹竿,围出连片的紫菜养殖网格,一缕缕黑亮的紫菜依附在吊篮或泡沫浮起的网帘上。“我们海域的紫菜很干净,采收上岸的紫菜经过淘洗晾晒,直接就可以入口,拿来炒、凉拌或煮汤都很美味。”养殖户根据潮汐出海采收,采收回来的紫菜立即进行淘洗,晾晒一日后,便可以人工筛选打包,或送往工厂进一步深加工为即食海苔等丰富紫菜制品。优质的紫菜质地细腻,边缘整齐,口感脆甜,但养殖户们也坦言,目前市面上的紫菜质量良莠不齐,经过加工包装后,一般市民其实很难仅凭肉眼判断紫菜的品质。“比较管用的还是认产地吧,像连江出产的紫菜多半比其他地方的品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