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冲刺3万亿

专家学者、业界代表聚焦储能市场应用前景

海都讯(福建日报记者 尤方明)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逐步建成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2023年新型储能产值突破3000亿元。据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介绍,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22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站在新起点,如何看待储能市场应用前景?11月7日下午,各路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2024世界储能大会,共话这一重要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表示,国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展、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政策频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市场方面反应热烈,新能源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长,电力系统对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

瞿国春认为,当前储能技术虽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兼具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且同时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技术路线尚不清晰,储能市场成熟的盈利模式有待探索。为此,应当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政、产、学、研、用、回收再利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和核心装备攻关,提升先进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据电网企业统计,今年6至8月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118亿千瓦时,约占今年1至8月充放电量的45%,新型储能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相继落地实施;全国多地或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向共享储能形式转变,或出台新能源配储容量租赁相关支持政策,或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扩大新型储能的收益渠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