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诗榕/文
马俊杰/图
海上“不倒翁”、福船“心澜”号、闽江上首艘电动游艇……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在11月15日至18日拉开帷幕,与大会同期举办的2024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的游艇展区也在火热布展,参展的游艇陆续抵达“报到”。13日,记者来到位于仓山区浦下洲路的冠城大通广场和冠城大通游艇码头的游艇展区提前探访。据了解,今年游艇展区吸引了全球30多家知名游艇制造商、代理商,游艇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商,游艇装备、水上运动服务商等参与,各大知名游艇品牌的游艇将大规模进驻现场。
纯电动新能源游艇 实现“无声推进”
13日14时许,记者来到游艇水上展区。据了解,今年参展游艇有48艘。其中,水上将展示35艘游艇,陆上游艇品牌展区将有13艘船艇。14日,所有船艇将全部“就位”。
“如今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船’也不会缺席。”白色的EV-2电动游艇正在展区泊位安静停靠着。据冠城大通游艇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它是闽江首艘投入运营的纯电动新能源游艇,配备宁德时代电池包,实现零排放和无声推进。据悉,这艘新能源游艇在行驶过程中噪音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实现了“无声推进”。
和EV-2电动游艇“面对面”停靠着的是“法拉帝670”,这艘游艇是闽江首艘顶级游艇,“这艘船可以称为江上的‘三室一厅’,可以休息、吃饭、泡茶、聊天,各种休闲娱乐在船上都可以进行。作为冠城大通游艇会自持游艇,展会期间它们都将亮相其中”。
水上“不倒翁” “龙骨”藏玄机
“这是一艘小型龙骨帆船,被称为水上‘不倒翁’。”停靠在泊位上的珐伊28R型号帆船桅杆竖立,扬起高约12米的帆。据了解,这艘帆船是竞赛级龙骨帆船,船身轻盈坚固,速度可达20节以上。
为什么它被称为“水上不倒翁”呢?“就像不倒翁玩具一样,底部重、上部轻,龙骨帆船也一样。”冠城大通游艇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骨帆船结构独特,底部有一个配重坨,也被称为“龙骨”。龙骨能够降低重心,从而增加稳定性。当帆船受到侧向风力作用时,龙骨能够产生足够的恢复力矩,使帆船迅速回到平衡状态。
另一泊位上停靠着的“心澜”号也很引人注目。“心澜”号为福州传统福船船型,是福建省第一艘经省船检局检验发证的传统木质帆船。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自主设计的“心澜”号复原木质帆船经过重新修缮,10日已经亮相冠城大通码头。展会期间,市民将有机会登船参观。
可参与水上运动 体验“乘风破浪”
“我们希望能够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将丰富多彩的多业态生活模式展现给福州市民。”据悉,本次的游艇展区布展面积2万平方米,除了游艇水上现艇分展区、陆上现艇分展区、逐浪生活街区、游艇相关产业标展区外,今年继续开设户外生活和水上运动装备分展区、品质生活分展区。
其中,户外生活和水上运动装备展区将有房车露营品牌、马术品牌、水上运动品牌展示,逐浪生活集市展区则汇集福州本地30余家优秀主理人品牌,涵盖文创、美食、时尚运动品类等。
游艇、动力快艇、钓鱼艇……丰富多彩的游艇种类都将在展会期间与观众“会面”。除此之外,福建省本土游艇产业链企业将带来电动游艇、无人“水上巴士”等研发成果,展示游艇领域“电动福建”的风采。
据负责人介绍,在逐浪生活节中,观众还能通过观看赛事或亲身体验的方式,融入展区热烈的氛围中。17日下午,活动现场水域将举办“闽江杯”帆船邀请赛,数支帆船队伍同江竞技,向观众展示帆船运动的别样魅力。展会期间,市民也可体验“乘风破浪”,包括“99元水上运动项目(桨板、皮划艇、摩托艇三选一)体验”、“79元帆船拼船体验”。
□新闻链接
国际先进机器人
将在榕城“龙争虎斗”
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 吴诗榕)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即将召开。同期,水下机器人国际赛事也将来到福州,更有现场体验等你来解锁!
据悉,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智慧海洋赛道国赛福州站活动时间为11月16日,活动面向全体公众,市民可直接进场参观,活动地点为滨海新城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风正馆及户外水域。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是先进技术高端学科的竞赛,以全面推动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仿真技术在机器人设计、开发、实验等领域的应用为目标,着力搭建世界各国展示机器人研发、制作和应用成果的重要舞台,架起相互学习、交流的友谊桥梁。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及海洋领域的军工院校等全国300多支队伍将来到大赛现场。大赛设有全局视觉组、工程项目组、仿生水中机器人组、水中智能装备创新设计组、水下操控组、自主视觉组、水中机器人仿真组、水面机器人组、三维数字化水中机器人设计组9个组别。大赛内容涵盖水中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目标识别、导航定位、自主控制、竞速角力、避障搬运、2D与3D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
大赛同期举办高校智慧海洋创新成果展示和路演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将展示其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生态保护、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优秀创新成果,充分展现国内工科强校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当地海洋特色经济,探索产学研合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