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建设健康福州 榕城总动员

福州推进“全民健身·‘绿’动榕城”建设,到2027年底,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保持52%以上,绿色出行比例在80%以上

N海都记者 陈逸之

为积极建设“健康福州”,福州市政府办公厅近日结合福州实际印发《福州市推进“全民健身·‘绿’动榕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福州市绿色出行水平。

《实施意见》要求,到2027年底,建成具有福州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举步可就的场地设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保持5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0平方米以上;绿色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保持在40%以上、绿色出行比例保持在80%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以上目标,《实施意见》共提出15条措施。

打造家门口的体育场

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完善任务中,《实施意见》要求,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其中,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示范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

同时,新建居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新建小区体育设施100%覆盖;落实全龄友好理念,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新建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设置率100%。

为打造绿色便民新载体,《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推进龙舟主题公园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龙舟水上活动项目。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推进户外运动配套设施,加强山地等户外运动营地及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等设施建设。

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和覆盖延伸,每年新建和改造不少于200个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智慧健身房、健身路径等中小型体育场地(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

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服务性

在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和服务性方面,福州加大设施投入。加快报废老旧车辆、推进动力电池换新,每年新增更新100辆以上纯电动公交车,到2027年底前,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6%以上;推进东部办公区、洪塘等公交场站建设,新增公交场站面积1.5万平方米;结合道路改扩建,每年提升改造中途站50座。

推进两网融合。结合大数据分析,通过截短、截弯取直、调整走向和运营时间等方式,每年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0条以上;结合地铁4号线后通段、F1滨海快线、2号线东延段等开通运营,围绕地铁骨干通道削减、优化重复干线公交。

福州还将创新运营模式。在公交方面,选取16条远郊线路开展响铃式停靠试点,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在地铁方面,滨海快线F1线实行“大站快车”;逐步优化运输系统,力争到2027年底前,主要地铁线路(1、2号线等)实现工作日早晚高峰期内运营行车间隔缩短至4分钟以内。

为了鼓励与便利市民绿色出行,《实施意见》计划继续开展公交地铁换乘优惠,在公交与地铁之间换乘享受不同的优惠,鼓励“公交+地铁”出行;组织共享单车企业研究公交地铁与共享单车换乘优惠活动,鼓励“公交+单车”“地铁+单车”高效出行。

打造“City+”城市运动模式

打造“2+12”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深化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充分发挥龙舟邀请赛和福州马拉松赛两个重点赛事龙头作用。上半年,重点开展龙舟邀请赛,并结合元旦、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举办登高、健步行、自行车等赛事;下半年,重点开展福州马拉松赛,并结合全民健身日等节点,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日交流展示、海峡两岸交流活动、户外定向越野赛等系列赛事;各县(市)区至少要拥有1个有区域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达到“一县区一品牌”,乃至“一县区多品牌”,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福州文化特色、带动群众广泛参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体育赛事。

创新打造“City+”城市运动模式。结合福州文化地标及知名景点,创新推出“City Walk—城市漫步走”“City Run—公益健康跑”“City Ride—绿色骑行游”“City Dance—舞动榕城”“City Climb—健康登高行”等5大类主题活动,促进体育与旅游、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