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 近期,泉州市紧锣密鼓地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全面摸清全市文物资源家底,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
记者从泉州市文旅局获悉,丰泽区、洛江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核率达100%,全市“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核数量1909处。
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泉州组织开展文物安全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培训,邀请了市级文物普查专家进行授课,并普查试点进行了实地调查等,有效推动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10月份,泉州市完成“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核数量1909处,增速近50%。辖内12个县(市、区)“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核率80%以上的11个,90%以上的7个,特别是丰泽区、洛江区、泉州台商投资区“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核率达100%。
自全面转入实地普查阶段以来,泉州市以“三普”总数为标定,专家组持续深入一线,累计指导、督促近100次,工作增速提效明显。
□相关新闻
104件泉州海洋考古文物
在山东滨州展出
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通讯员 黄明珍) 11月8日起,来自世遗之城泉州的104件水下文物亮相山东滨州市博物馆,当地市民将通过这批文物展品感受刺桐古港口繁盛海洋贸易的丰富历史遗存。
据介绍,“泉州海洋考古文物展”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海洋考古研究,展示中国的水下考古队伍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第二部分福建水下考古研究,通过福州、漳州、泉州海域水下考古成果,展示福建省作为我国水下考古工作重点区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一部分着重展示清代的大型客货商务船“泰兴号”沉船海捞瓷,揭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鼎盛和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