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四十余载潜心钻研 只为柑果飘香

泉州永春张生才上榜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福建此次共有6人上榜

张生才为果农们现场指导生产技术

N海都记者 陈丹萍

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十堰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2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共有6人上榜,其中张生才来自泉州永春县。13日,海都记者连线采访了张生才。对于这次获评,张生才表示,有点意外,因为感觉自己很平凡,几十年来,自己始终努力做事,凡事尽全力。“首先是感恩,感恩身边所有人的帮助,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荣誉,它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这将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张生才感慨道。

寻求科研破冰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今年64岁的张生才,现任泉州市永春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永春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

“我从事柑橘科研及技术服务事业至今已40多年。”张生才告诉记者,1980年1月,他怀揣着呵护橙黄橘绿的梦想,入职天马柑橘场。由于勤于钻研,善于学习总结,很快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并被提拔为该场科研站副站长。

2008年春天,他看着柑橘黄龙病侵袭的情形,寝食难安,心急如焚,随即决定寻求科研破冰。尽管“人生地不熟”,即便走累腿,磨破嘴,他也无所惧。不到一年,他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赴湖北、临浙江、到广东、上北京,向院校所站表达思路,诉说愿望。那一年,他瘦了10多斤。不少柑橘科研单位和著名专家都被他的真挚和执着打动,最终如愿推动天马柑橘场成功牵手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为永春柑橘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带动500多户贫困果农走上致富路

永春芦柑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佳果”。而一提起永春芦柑的可持续发展,当地人都不会忘记张生才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贡献。

“芦柑是永春的名片,也是乡村振兴的一条路子,我能做大家的生产管理参谋,备感欣慰,会尽量去做好!”张生才不仅嘴上对很多果农这么说,行动上也是这么做的。

2013年6月的一个周末,他到永春一都镇考察植株黄化现象,深夜归来的他不辞劳累,径直赶往办公室上网查文献,几近凌晨,才如释重负拿起手机给果农发送指导信息。2014年9月,他在福州学习时意外摔伤腿部,等不及伤情恢复,就乘车前往70多公里外的横口乡福中村,拄着拐杖为贫困村50多位果农讲授当前管理要领,在场果农深受感动,纷纷点赞这位支农贴心人。2017年10月,永春吉好生态农业合作社开辟200多亩2.0版绿色省力化果园,他冒雨骑摩托车前去指导,途中发生侧滑伤及腰骨,仔细交代好规划事宜后,才让人送医救治。

数十年来,张生才敬业扎根、耕耘奉献,以助农情怀为初心,在田间地头书写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满腔赤诚的新答卷。他创造性研发出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栽培新技术永春模式,开发了柑橘无病毒繁育技术,促进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他创建的永春县天马柑橘生态标准化基地,辐射带动永春县推广柑橘种植示范片近80个,面积达4万亩,新增社会经济价值3亿多元,带动500多户贫困果农走上了致富路。

努力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要

2016年8月,他主创的“柑橘苗木的繁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近几年来,由他主讲的研讨培训达90多期,8000人次受惠,实地服务果农3000人次以上;编撰印发《绿色食品永春芦柑种植技术》等科普教材9000多本,努力满足广大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要。

2020年1月他被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2020年8月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等评为“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0年10月及2021年6月先后被中国农技协评为“十佳乡土科技人才”“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12月被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2022—2023年度优秀工作者,带领的永春芦柑科技小院被评为2024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

张生才说,现在,他正相继进行果园营养丰缺诊断、缺素矫正与品质提升、土壤改良配肥等新技术领域探究,力争为提升永春柑橘产业核心竞争力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