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黄晓蓉通讯员 姚丽鸽 沈张毅 刘丽玲 张俊逸) 近日,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两辆闽D牌照的厦门籍旅游包车,竟在泉州地区从事“漳州—泉州”的“跨界”营运行为,试图上演一场出行游客“调包计”。
11月15日上午11时许,泉州市交通执法支队机场中队执法人员在晋江机场开展客运包车专项执法检查时,发现两辆闽D牌照的大型客车周边各围着十多位带着行李准备出游的老年朋友。执法人员上前询问,并依法核查车辆信息。
执法人员一边安抚老年朋友们的情绪,一边对车辆及驾驶员相关证件进行核查,闽DX×××5驾驶员林某和闽D0××××D驾驶员周某分别出示了该趟运输的电子包车合同,声称他们是来晋江机场接要到厦门的旅客的,此趟运输并无问题。
根据驾驶员提供的电子合同,他们提供的该趟运输服务,行程应为“厦门—漳州平河—泉州机场—厦门梧村”。但经执法人员现场调查询问,这批从漳州平河过来到晋江机场的旅客,是打算从晋江机场出发前往北京大兴机场的,并非从厦门出发,更非驾驶员林某所称的要接到厦门的那一批旅客。
在执法人员的认真调查下,驾驶员林某交代他当日确实是要来晋江机场接一批到厦门的旅客,只不过该批客人下午才到晋江机场,他早上过来晋江机场时,顺道将漳州平河的这一批旅客送到晋江机场。经调查闽D0××××D驾驶员周某也是这种情况。电子包车合同本身没问题,但运载的乘客并非合同中所指乘客。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两位驾驶员以“偷梁换柱”的方式在漳州、泉州两地从事运输行为显然不符合“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的设区的市”的要求,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经营秩序。目前两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