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突破1000颗 “中国天眼”脉冲星探测“成绩单”出炉

这是9月25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

N新华 文/图

“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盘点“中国天眼”在脉冲星领域的新发现,研判学科发展前沿。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骸”,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因持续发射高度周期性的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因其具有一系列鲜明“个性”,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

据介绍,脉冲星具有极高的密度,方糖大小的体积就有上亿吨的质量;具有极强的磁场,表面磁场可达到人造最强磁场的百万倍;具有极强的引力。

这些特性使脉冲星成为研究极端条件下物理规律和众多天文前沿问题的“天然实验室”。通过观测脉冲星,可为脉冲星物理等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还可助力检验广义相对论、探测低频引力波等。

从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到发现脉冲星数量破千,“中国天眼”只花了7年多时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朱炜玮介绍,“中国天眼”发现的1000余颗脉冲星中,包括大量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双星,丰富了脉冲星的种类和数量。

“‘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约占人类发现脉冲星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不乏一些特别珍贵的样本,深化了人们对脉冲星形成、演化的认识。”北京大学教授徐仁新说。

得益于“中国天眼”超高的灵敏度,除脉冲星领域的发现之外,中国科学家还在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

未来,FAST将探索在望远镜周围增加辅助天线,以显著增加覆盖天区,并进一步提升灵敏度和空间分辨能力,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