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非遗进校园 课后服务“活”了

刻纸

同学们学习提线木偶

南音

金苍绣

海都讯(记者 黄晓燕通讯员 许培吟 文/图)“加油!把握时机!”“好球!”放学后的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依然充满活力与精彩,篮球、足球、轮滑、田径、跳绳等户外体育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在教学楼内,学生们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或专心致志地参与社团活动……丰富的课程安排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这正是该校以课后服务为平台,为学生精心构建的多彩课堂。据介绍,自课后服务开展以来,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大力构建“1个核心+2项重点+N门兴趣”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将作业辅导作为核心课程,体育锻炼和阅读作为重点课程,并结合“全人课程”整体规划、教师专业特长和学生年段特点开设多门兴趣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引入非遗资源,将课后服务与非遗项目有机结合,梨园戏、提线木偶戏、南音、金苍绣、花灯、刻纸等非遗课程纷纷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展得有声有色。“开设非遗课程不仅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也让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熠熠生辉。”该校校长曾凤蓉表示,非遗进校园有助于学校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课后服务品牌,让课后服务真正“活”起来。

李睿苗是该校五年级八班的学生,这学期报名了金苍绣课程,学习能力不错的她,即将完成第二幅金苍绣作品。“刚开始是对金苍绣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属于金苍绣的独特魅力。”李睿苗告诉记者,课后服务让她学习到许多课堂外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收获颇丰。

“我女儿参加了跳操、跳绳、乒乓球、朗诵等课程,这些活动不仅让她身体素质变好了,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该校学生张思淇的爸爸告诉记者,课后服务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孩子放学后得到了更好的看护和学习指导,家长也可以更安心地投入工作。

“课后服务是学校综合教育的延伸,它架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帮助孩子们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实践,进一步彰显学校‘全人教育’的办学特色。”曾凤蓉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体系,着力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推动课后服务从“有”向“优”,从“托管服务”向“教育服务”拓展升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